小广告招聘千万别信! 警方给应聘者支招防骗

19.12.2013  14:35

  XX酒店招聘部门经理、男女公关、商务陪同、私人伴游,月薪2至3万元……近几年来,类似的骗局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无数次被曝光。但是,当这类骗局又出现在大街小巷和网络上时,竟然还会有人相信,还有人不断上当。

  12月18日,记者从南昌市刑事侦查支队信息中心获悉,警方就曾成功摧毁了两个家族式、通过粘贴广告招工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警方提醒称,年底是广告招工诈骗高发期,要当心“张贴广告”、“见面交费”、“监控面试”等招聘诈骗。

  ◎调查:考核不过关扣服装费

  12月18日,网友“宿州的刘哲学”向本报反映称,他是在街头路灯杆上看到该招聘广告的,同时他也在一些招聘网上看到了同样的招聘信息,所以对此深信不疑。“11月初,我去应聘兼职服务员一职位,按照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一王姓经理,对方叫我交了300元服装费,承诺实习一个月后退返。”该网友表示,之后王姓经理给了他一张酒水和一些小吃的价目表,里面有数万字的内容,并要求他将酒水单带回去背,什么时候背熟就来考核。

  “我背了一个星期,感觉基本背熟后就去考核,结果对方将价格和项目打乱来让我背诵,第一次考核没有过关。一个星期后我再去考核,对方还是挑出了很多问题,第二次考核依然失败。一个月后再去,背诵过半后,因为一个数字说错,第三次考核失败。”网友“宿州的刘哲学”说,考核出来后,他在大厅遇到一个刚考完的女孩,就上去问情况。“女孩说,她已背了一个多月,今天是第一次过来考,还有一个同学和她一起过来面试,都失败了。她放弃应聘后,对方不肯退返300元服装费。”该网友这才意识自己被骗了。

  ◎案例:诈骗团伙分工明确

  南昌市刑侦支队信息中心民警告诉记者,南昌市东湖刑侦大队就曾根据辖区内粘贴广告招工诈骗高发的情况,成功摧毁了两个家族式、通过粘贴广告招工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破案36起,同时缴获作案用手机9部、银行卡36张。

  民警表示,这两个诈骗团伙行骗范围遍及全国,被骗者既有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也有下岗工人。被骗金额低至200元,最高达4.5万元。诈骗团伙内部分工明确,方法“高明”,有负责印制虚假小广告找人粘贴的,有假扮公关部经理、人力资源部主管的,有负责接电话行骗的。

  ◎支招:多核实不要汇款转账

  民警表示,春节前后,劳务市场日渐火爆,根据既往发案情况显示,常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民想尽快找到合适工作的急迫心情,设置种种陷阱,以收取报名费、押金、培训费、中介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市民在求职时,要仔细核实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具体位置、公司概况、政府机关颁发的相关证照等,必要时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核实用工单位的证照信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见面应聘前,一定不要通过汇款、网上转账等方式交纳所谓的保密金或押金、服装费、报名费、面试费等各种名义的费用,谨防上当受骗。

  文/记者罗素静 实习生谢裕琛 张欣欣

  即时·点评

  如今,说到骗术,很多人的感觉就是目不暇接、难以应对。然而,从报道中来看,不论什么高明的求职骗术,无非是利用以下几点:高薪诱惑、人的贪欲、急于找工作的心理、社会经验不足等。不管是媒体还是公安机关,经常性的会揭露一些类似的骗局,然而骗子却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被骗的人一波接一波。难道是宣传防范工作没有到位?或者说被骗者都太笨?我想并非如此。大部分骗子懂点人的心理,会对症下药,比如“只招不聘”、“考核刁难”,就是抓准了被骗者的急切求职心理;而所谓“高薪公关”则是针对人的贪欲。社会经验不足固然容易受骗,但除经验之外,还需要保持理性,一是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对自我的认识必须清晰;二是对于“钱袋子”要牢牢捂住,多留个心眼,大部分的押金、服装费、报名费等都有骗局的嫌疑;三是尽量不要相信小广告,求职找正规中介或者人才市场。

  点评:王琼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 李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