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招补录调专业 记者调查高招腐败三大“重灾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引发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
记者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腐败的“重灾区”。
“高校招生成职务犯罪高发区”
有媒体披露,网上有举报材料反映蔡荣生利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等机会收受贿赂。
在一些高校老师眼中,招办是高校的“肥缺”。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于兴昌在学生择校、考试录取、调换专业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共953万元,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几年前,湖南省也爆出教育考试院监察处原副处长谭博文等,将69名未上线考生“弄进”大学。279万受贿金额中,大部分为“点招”所得……
“近年来高校招生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综合指导处处长王洪伟介绍,高招腐败涉案数额越来越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这类案件通常是‘两厢情愿’,点对点秘密交易,案件多发但却难以查处。
点招、补录、调专业成“重灾区”
调查发现,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
业内人士指出,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进高校深造。但在具体执行中,有的“点招”异变成为权力和金钱的交易。
东部某院校工作人员坦言:“‘点招’也随行就市,由于今年点招指标下降,一个名额已经由去年二三十万元涨到了100万元。”
一位211高校负责人坦言,对于主管领导来的照顾某考生的“条子”,学校只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将其录取。
一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透露,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由于招生指标未完成、被录取考生放弃等原因,一些高校会通过补录完成招生计划。虽然补录也有最低分数限制,但因信息不对称、监管不严,成为权钱交易的重灾区。
调换专业衍生成花钱“买”好专业。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兴昌的众多受贿记录中,大部分皆与考试录取、调整专业有关,其第一笔受贿就来自于帮助一个学生调换专业收取了1万元钱。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自主招生中,教育部门也要求做到公正公开,可没明确公开到何种程度。以自主招生为例,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包括7项,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等,这些信息公众根本无从监督,而最关键的学业成绩、笔试、面试评价等,反而不在公示其列,操作的空间由此滋生。
■ 专家说法
信息透明才能根治招生黑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越来越大,腐败案件也时时爆出。内部指标不被公开,制度空间缺乏监管,保送加分暗箱操作,行政权力介入招生,且难受制约,焉有不出问题之理?”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根除高校招生环节的‘黑幕’,需‘猛药’医治,良方就是关键信息要公开。”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说:“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一考定终身’,但自主权要与责任相匹配。只有改革方案更完善,制度设计更严密,才能有效遏制权力寻租的空间。”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