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血案目击者:从未经历如此暴力场景 被吓懵了

04.06.2014  11:23

  5月28日晚,山东招远的麦当劳餐厅内,发生了一起“6人围殴一名陌生女子致死”事件。行凶者中,甚至还有不满14周岁的少年。事后,舆论在谴责施暴者的同时,也把责难投向了当时在场的旁观者,指责“无人出手相救”。

  时间过去一周,那些目击者至今仍“震惊之感未退”。目睹血案那几分钟,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中国青年报联系到的几名目击者承认“当时感到恐惧”,同时有人告诉记者“这跟我们平常目睹的伤人都不一样”。

  张明远(化名)就是目击者之一。28日晚21时许夏日天热,40岁的张明远打算去麦当劳买一杯冷饮。刚刚推开麦当劳的店门,他就见到,店里正在发生纠纷,几个人围着一名坐着的女子。其中一名女子操起座椅就要打坐着的女子,“连打了两三下”。

  张明远看到这一幕后,不明所以,他起初以为是熟人之间的争吵,因为被打的人并没有呼喊“救命”来向周围求助。但他仍然上前,试图拉开打人者。据他回忆,当时有同样行为的,还有一名麦当劳的员工以及另一名年轻男子。拉架起到了作用,女子的攻击停止了。

  但围殴者把矛头对向了他们,其中一名殴打者扭头吼了一句“谁管谁死”。张明远发现,根本没办法与他们交流,“对方一直嚷着‘恶魔’、‘永世不得超生’之类的词汇”。

  “那一刻是吓到了。”张明远承认,他们再也不敢上前,而是选择报警。与此同时,他眼前的事态加剧了,围殴者中的光头男子,用钢制拖把开始殴打受害者。其他5人也开始“疯狂”地攻击,其中还有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孩”。

  这场景把张明远看懵了,他反复告诉记者这一幕已经“超出了心理底线”。现场再没人上去阻拦。张明远觉得,招远公安局距离事发地只有数百米的距离,“警察很快会来的。”

  遗憾的是,受害人没能等到救援到来。

  与张明远类似,目击者廖欣(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时至今日,她仍有时会感到自责。目睹事情后,感到恐惧的她选择逃离麦当劳。她说她“懵了”,“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害怕他们会攻击自己”。

  “从未经历过类似的暴力场景”,这是向中国青年报回忆现场的目击者们,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在张明远看来,这件事与普通的暴力事件完全不同,并不存在可比性。

  “比如强暴、抢劫之类的暴力犯罪,都能简单清晰地分辨前因后果,施暴者的行动也可以被直观地预测。”他说,但这件事完全不同,“突然间暴起伤人,他们(指施暴者——记者注)的脑子都不一样,根本没法交流。”

  “当我报完警的时候,我发现情况已经超出了所能控制的范围。”张明远回忆,“那种心理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你怎么能想象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能那样疯狂残忍地攻击别人?”

  他认为,作为在现场的普通人,第一是上去劝阻,第二是报警,“这两点在场的人都做到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去搏斗,你会跟着去吗?”中国青年报记者问。张明远想了想,“可能会吧。”

  对现场目击者没有形成有效制止血案的力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赵国秋将原因之一概括为——示范效应的缺乏。“如果有个人站出来振臂一呼,说不定大家也就都冲上去了。”

  赵国秋还认为,在心理学上,日常压力太大也会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降低主动站出来的帮助他人的可能性。

  赵国秋还向中国青年报分析,此事另有一层原因是日积月累的风气,导致了人们作出这样的选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虹亦认为,此事源于整体社会风气,指责在麦当劳里的几个人并不妥当。

  “英雄谁都想做,我也想。”末了,面对网上的责难,张明远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只能说我心里的正义感一点都不比那些批评的人少,但当时那种场景,各种因素放在一起,实在很难说。”

  本报北京6月3日电

  (原标题:“这跟我们平常目睹的伤人都不一样”)

   相关新闻:

  招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全能神邪教成员

  监控显示有行凶者持棍状物体(图)

  招远宣传部:3天后公布案情因担心影响破案

  麦当劳称曾有员工上前阻止被打伤

  女子麦当劳店内与人发生口角 被6人群殴致死

  5月28日21时许,张某等六人在山东招远市“麦当劳”快餐店内就餐,与同在该店就餐的吴某发生口角。后张某等六人对吴某进行殴打,致吴某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现场网友描述,当时很多人都在聊天吃饭。行凶者向被害人要电话号码被拒,致其被5~6人打死。现场多人无一人出手相救。

  女子麦当劳内被围殴致死 曾发微信称"遇到疯子"

  5月28日晚上9点多,山东招远一名女子在麦当劳餐厅被6人殴打致死。据死者的亲属介绍,被殴打致死的女子当晚在微信朋友圈内发状态称“遇到了疯子”,随后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29日上午,招远警方找到其家中,告知了他们该女子的死讯。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