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电商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原标题:拥抱电商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近日,一位英国爵士的一席话在网络广泛流传。他认为,英国政府限制电商规模,企业家也很明智。因为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
红火的电商模式,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虽然电商让商品价格降低、购物更方便,但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首先,电商多了,情感交流少了。上街采购不只是一个消费行为,凝结在这一行为背后的情感交流更值得我们重视。以买花为例,上网采购既方便快捷,选择也丰富许多,然而这一行为却是孤单冰冷的。一家三口逛花市则不同,百花环绕,灯火通明,一家三口,流连其中,谈笑间交流的不只是购买品种,还有对花市布景、商业氛围、个人感受等丰富的情感互动,人是社会动物,需要情感交流以提升自我,这些体验比坐在冷冰冰的电脑前购物,愉快得多。从提振消费的角度讲,上街购物将带动一些衍生消费,如逛花市会带来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也是一道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反观网购,不仅扼杀了实体经济中的人际互动,而且购物带来的随机消费也没有了,虽然简便,但也乏味,令人遗憾。
其次,电商多了,失业现象也多了。电商独大对传统经济模式是一次冲击。它消解了传统经营模式,是传统商业的一次洗牌。曾经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经济体,如大商场、超市、数码城、小商户等,要不关门歇业,要不苦苦支撑。在上海,曾经无限风光的淮海中路,如今受网购冲击,不少实体店关门大吉;而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等以前举足轻重的数码市场也陷入萧条。市场萧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失业。零售店业主失业、商店营业员促销员失业、店铺租不出去等,就业问题更加凸显。
最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电商多了,我们该如何保护小商店?一个小商店,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小商店举步维艰,一个家庭就要为收入发愁。因此,让小商店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关乎小家庭的经济收入,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为了保护小商店,一些国家的大商场会在一个星期的某一天停止营业,将客流引向小商店,让它们也在市场分杯羹。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小商店也承担着不少“公务”,如机动车缴纳罚款、取机票火车票等职能,以吸引人流刺激消费。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小商店的社会意义,自觉加入到“撑小店”的行列中。
有人说,当以前在中关村和徐家汇说着“你买不买,不买抽你”的大叔现在在电脑跟前说:亲,好评截图返现哦,就凭这个我就觉得应该为电商加油。但是,当你看到街上越来越多店铺关门,商场越来越冷清,更多人为失业发愁时,你难道不为大电商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反思么?作为在广州生活多年的人,尤其真切的体会是,以前的状元坊常常人头涌动,大人小孩乐于在那条小巷子淘货,其乐融融,热闹极了,但现在,石板路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今昔对比,令人唏嘘。当你在移动鼠标购物时,你是否意识到你也在告别曾经熟悉的热闹繁华?电商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从此时开始反思并减少电商对一些行业的猛烈冲击也尤为必要。 (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