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万买4平米,疯狂“拼房”背后的“拼爹”魅影

10.11.2014  18:3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难求。(1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择校热”变成“择学区热”,“拼爹”变成“拼房”,说到底还是在“拼钱”,归根结底还是在“拼爹”。要知道,4.4平方米的房子要135万,不是一般的家庭所能承受的,也就是说,能花一百多万买学区房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有钱或非常有钱的好爹。

不可否认,自2014年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北京市调整了部分学校的划片范围,打破以往因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比较好地解决了择优质学校难的问题。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新政”的实行,在堵住了“递条子”“送票子”的同时,随之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拼房”潮。也就是说,“就近入学”本来是一项意图良好的政策,可现在却成了一场停不下来的金钱比拼“游戏”。或者说,调不调整入学划片范围,对有钱家庭的孩子来说,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上并没有任何影响,甚至还比之前更正大光明更方便高效了,不用找关系花钱就能解决的还算个事吗?

显然,“前门拒虎,后门来狼”,与政府当初推行的就近入学政策背道而驰,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始料不及的。

要防止和杜绝“拼关系”、“拼钱”、“拼爹”之后的“拼房”,当前就应快速堵住“拼房”的“后门”。比如,给“拼房”设置更高的时间。在北京,一些学校就规定“学区落户满三年”,才具备入学条件;在上海,也有“区内每户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的相关规定。再如,进行入户调查。海口市就规定学校老师要入户调查学生的登记户籍信息,像户口本人数、父母姓名、身份证号,还要看房产证、户口本、父母身份证等。芜湖市还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卡地址一致,并且要查验水电费发票等。

所以说,只有让“拼爹”者无空子可钻,才能真正堵住“拼房”的“后门”。否则,上好学校“拼房”成了有钱人的“游戏”,怎么玩穷人都跟不上趟,哪里还有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可言,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而从长远看,既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又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