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吸引农村教师当班主任
依靠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乡村教师为千千万万的农村娃,画出了一片未来。他们是知识与品行传递的桥梁,更是乡村精神的塑造者和传承者。乡村教师,这是一份被贴上了“奉献”标签的职业,背后却是数不尽的艰辛与期盼,当然还有与汗水相伴的幸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班主任,他们的辛苦,不去用心近距离体会,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农村执教25年,当了25年班主任,杨老师的教师生涯一直带着“班主任”的标签。有人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然而,跟他聊关于班主任的话题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说实话,现在根本不愿意当班主任。”
不是因为带不好班级,不是因为累了,也不是因为有心无力,而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常常因为睡眠不足而焦虑,这已经困扰他多年却一直没有适应,这是唯一一个让他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也是众多农村寄宿学校班主任普遍抱怨的事情之一。
在水北中学,我住在学生的宿舍楼。住在这里,早上起床不用定闹钟。每天早上5点50分,我都会被孩子们起床的哄闹声、楼上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和学校早操的铃声准时叫醒。我不知道的是,每个班的班主任也都要同时起床,甚至要比学生们起得更早。他们要和学生们一起跑完早操,看着学生们吃完早饭,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去教室上早自习。
除早操、早自习外,班主任还要晚上查寝带课间操,一日三餐要到食堂维持纪律。晚上,学生们下自习后,班主任还要去查寝,看看学生们都在不在,督促他们早点睡觉。七八年级的学生晚上8点50分下课,班主任会在9点半左右去查寝,当10点零5分宿舍熄灯后,学生都睡下了,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宿舍。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更重,下晚自习更晚,班主任查完寝往往要到11点。
这段时间,杨老师的心理压力很大,在农村的父亲病危。今天上午,他骑摩托车回去给父亲送了点药,回来时,为了赶上学校的课间操,他一着急不慎摔了一跤,坚持到学校时走路一瘸一拐,手掌和膝盖都摔破了很大一块,裤子也摔烂了。“班主任不能走开一下,尤其是晚上,必须在学生睡觉前赶回来,不在学校心就一直悬着。”杨老师说。除了承担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细致琐碎、量大、安全压力大,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常常24小时不敢关机。
让班主任们更有压力的是多出的一份家长责任。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水北中学有40%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校已经成了这些孩子的家。上课在学校,课后的生活、娱乐也在学校,班主任肩负留守住宿生的家长责任。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亲情关怀,非常难管。这些学生的学习、教育、生活、安全管理让班主任们直呼“压力大”。
然而,班主任所得的经济回报却不多。在水北中学,班主任带早操、课间操、查寝等都是一次2块钱,一天下来有16块钱左右,杨老师说,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尤其是班主任的待遇。
在与其他老师的聊天中,我发现,多数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早起晚睡、待遇低、压力大、工作任务繁琐等是主要原因。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窘境。对班主任,尤其是乡村教师,长期以来的宣传赞誉有加,称颂他们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称颂他们是传递强大正能量的师德典范。但我们很少反思:我们的社会是否对得起他们的默默付出?拿什么吸引农村教师当班主任?光凭老师一腔热血和默默奉献肯定是难以持久的,班主任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从内心来说,他们非常期盼提高待遇,非常期盼政治上有所倾斜,非常期盼生活能更丰富,非常期盼学校能真正“像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