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脆弱的青年

12.03.2015  12:36

9日下午,位于杭州下沙的中国计量学院校园内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男生坠楼被送往医院抢救,所幸没有生命危险。有报道称悲剧主角的自杀原因是求爱失败,也有报道称系该生学习吃力、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昨天,这起悲剧因为一段现场视频的传播,在整个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

波,引发不小的轰动。看到视频现场那位男生纵身一跃的那一刻,不仅是现场的学生发出惊悚的叫声,就连视频前的观者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毕竟,当一个抽象的“自杀新闻”转换成具象的直播时,那种对这个世界的决绝、对生命的绝望,足以让每一颗正常的心灵产生核弹般的轰击。

也正是这段震惊无数人的跳楼视频,将隐藏在中国大学生光鲜外表下的隐忧,毫无保留地撕开了一条巨大的缝隙,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样触目惊心的现实:根据国内的专业研究统计,我国有超过1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经济差异等等方面引发的挫折感,都成为青年心理急剧波动乃至畸变的诱因。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因为种种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一次次成为社会舆论聚焦所在,“草莓一代”的标签也一次次地被贴在青年人的身上。

其实,社会急剧转型下的心理问题,并非大学生独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为世界之最。数字究竟多少固然存在争议,但全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疾患处于高发状态,这一现实有目共睹。杭州跳楼事件也再次以极其震撼、惨烈的方式敲响警钟:拿什么拯救你,脆弱的青年?没有其他办法,必须从政府到民间、从学界到家庭,像重视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视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全面告别忽视心理问题的时代。

这种告别首先在于教育必须把对人的心灵教育、人格成长置于知识掌握之上,把生命教育、爱与尊重放在首位,在于政府投入更多资金、人力物力搭建心理救助和干预机制,在于大力鼓励民间力量进行心理救助的公益运动。

中国梦在于无数个体自我梦想的实现,一个能让梦想成长为现实的人,起码内心要有一方广袤健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