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举措焕发红土地活力 赣南苏区再启程
图①: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连片土坯房旧貌。
王雪梅摄
图②:杨氏果业建成世界先进的果品检测追溯系统。
潘庆坤摄
图③: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潘庆坤摄
图④:央企在赣南投资建立的赣州华星氟材料试产。
图⑤: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新貌。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制图:宋 嵩)
江西赣州,红色热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这里越过于都河,告别赣南中央苏区,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走向胜利的伟大长征。 >>专题:赣南苏区振兴两周年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牺牲。赣南仅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10.82万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赣南作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块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透支了养分”的红土地,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殷殷关切,用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谋划部署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若干意见》45条内容,条条关切民生,目标明晰坚定:让赣南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让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一场戮力同心为人民谋利益、求福祉的新长征,在赣南启程……
国家力量
引领振兴启程
■46个配套政策启动8年对口支援
“第五条讲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第十二条讲如何做强脐橙产业,条条措施都很实在,还明确了脐橙享受苗木补贴政策和‘西果东送’政策……”
74岁的信丰县农技师袁守根,与脐橙结缘50多年,被称为“赣南脐橙第一人”,聊起《若干意见》对赣南脐橙的助推作用,他如数家珍。
“脐橙是赣南老表的摇钱树。”信丰县果茶局局长王富森说,“‘西果东送’政策有效推动了赣州果企建设冷藏库、保鲜库、配送中心等,脐橙销售时间延长到五六月份,附加值明显提升。”
对口支援信丰县的农业部,拨付5000万元专款支持赣州柑橘产业转型升级,还给信丰县新增300万元柑橘脱毒苗木繁育资金。
接地气、得民心的《若干意见》,是中央为赣南“量身定做”的顶层设计,是以国家力量引领赣南改变贫困面貌、振兴发展的“路线图”。
3年前,赣州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市情调查。当时,赣州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四成,人均教育、社保、医疗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67%和77%;929万人口中近1/4为扶贫对象;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数以百万计的群众用水、用电困难。
“后发展、欠发达”的赣南大地,期盼国家力量的扶持加快改变面貌。
2012年4月,来自42个国家部委的149名成员,分成12个专题组,走遍了赣州18个县市区,足迹遍布10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的350多个考察点,为制定赣南振兴发展政策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启动制定文件,到《若干意见》出台,仅用89天时间。速度之快,在国家出台区域政策上所罕见。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强卫表示:“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在国家区域政策发展史上比较少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苏区振兴发展的殷切关怀。”
《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家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资金和重大项目密集落地赣州。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相继下发10个文件,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9个部委出台了46个配套性政策文件,并启动为期8年的对口支援,向赣州18个县市区派出挂职干部,不少部委的主要领导带队到赣州开展专题调研,为振兴发展“把脉开方”。江西省委、省政府也拟定30个方面330项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由省直部门联动推进,协力支持赣南振兴发展。
“到石城县这片红土地上挂职锻炼,是我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刘胜安,一到石城便深入乡村调研,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实行精准扶贫的思路。同他一样,39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挂职干部,被老表亲切地称为中央和老区之间的“连心桥”。
《若干意见》45条措施,让赣州变成名副其实的投资热土。去年初,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目前160多项细化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在政策富集的大好环境下,赣州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从“输血健身”到“造血强身”的转变,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赣州重点发展稀土和钨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换。这种转换最直观的成果是,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一举迈上2500亿元台阶。
去年,央企入赣、赣台会、光彩事业赣州行等3个重大招商活动在赣州举行,签约项目176个,签约内资2132.3亿元、外资15.58亿美元,目前已完成注册的占80.1%,实现进资的项目占76.7%。3年前,赣州没有一家投资100亿元的企业;如今,赣州北斗产业园等6家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已经落户。
“中央为赣南‘量身定做’的特殊扶持政策,给赣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没有中央正确决策,没有国家部委倾力支持,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不可能有赣南这两年的显著变化,更不可能从根本上、全方位改变老区贫困面貌。”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
“幸福宝典”
力补民生短板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
山头接山头,山路弯连弯,寻乌县南桥镇罗陂村洋和山小组,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老表们多年来饱受低电压“卡脖子”之苦。
“到了晚上用电高峰,电视画面抖得根本看不了,电饭锅也常常煮出夹生饭。”47岁的村民谢明红说。他家山上种的脐橙,要靠电机抽水、打药,因为电压低,经常烧坏电机,费钱维修不说,脐橙生长也受影响。
7月31日中午,气温高达37度,国家电网寻乌县供电公司的20多名职工,忙着在洋和山竖杆架线,汗水浸湿了工作服。县供电公司经理钟志军说:“洋和山小组电网标准化改造完工后,供电能力提升两到三倍。63户老表不用花一分钱,统一按照入户4千瓦标准改造,家家户户用大功率家电也没问题。”两年来,国家电网完成赣州农村35.11万户低电压改造,惠及近300万人。
与此同时,赣州市整合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498.9亿元,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40.6万户农民告别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进新房,剩余14.28万户危旧土坯房今年内将全部完成改造。23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100公里,门前小河渡改桥上万座,2万多名住校农家学生结束了睡地铺的历史。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39.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1个百分点……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以民生开局,成果首先体现于民生改善。”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说,不仅要改善群众基本生存条件,更要想方设法帮助扶持,让老百姓日子逐渐富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赣州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目前正大力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通过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农业规模化种植难题得以破解,300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成为赣南老表农业致富的“火车头”。两年来,赣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增速从全省末位跃升至第一位,老百姓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行走赣南农村,基层干部称赞《若干意见》是老区人民的“幸福宝典”,憨厚的老表们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感谢党的好政策!”
能力革命
夯实发展后劲
■实现干部群众双向联系全覆盖
铁线草、马尾松等随处可见,一层层梯田整齐有序,爬上龙南县东江乡稀土尾矿复垦区,昔日满目疮痍的“光头山”又变绿变美了。望着满眼绿意,曾饱受污染之苦的黄沙村村民林小英开心地说:“过去的青山又回来了!”
“《若干意见》支持赣州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两年前龙南就试点复垦1900多亩稀土尾矿。现在复垦区经受住了两次雨季的考验,已经通过省级验收。”龙南县县长刘定辉介绍说,“复垦区试点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拓展了建设发展的用地空间。”
山多地少、用地紧张的赣州,积极尝试开发低丘缓坡、整治稀土等尾矿,推动工业“上山入园”,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赣州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诸多先行先试权,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竭力为老区振兴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赣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彭光华说,“振兴发展不仅需要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更要倒逼党员干部能力革命和作风革新。只有干部队伍自觉加快能力转型和本领升级,才能解决好振兴路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国家政策落地开花,要靠干部队伍,靠担当实干,靠改革创新。
振兴发展的破题开篇,倒逼着干部的能力革命和作风革新。赣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嬗变。
一场轰轰烈烈的“三送”活动,成为锤炼赣州党员干部的“大熔炉”。赣州9.3万名党员干部与228万户群众直接联系、结对服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每一名干部都有联系户,每一户群众都有结对干部,实现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赣州还开通全市统一的“96333”群众服务热线,群众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限时答复和办理。迄今,“三送”活动累计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71万件,争取项目扶持资金63亿多元。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的农民胡世瑞,因为家庭变故,生活非常困难,在驻村“三送”干部的帮助下,通过银行贷款顺利建起了新房子。满心感激的他为“三送”干部编了一首兴国山歌:“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粘心粘肉铭恩情……”
与此同时,赣州市在干部队伍中持续开展“三治”活动,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从“小事”抓起,把“小事”抓严。通过开门纳谏等多种渠道,查摆出一大批“庸、懒、散”方面的问题,共追究731名机关工作人员的效能责任。
落实《若干意见》加快发展,也成为赣州提升干部能力的“练兵场”。总投资100亿元的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都在赣州创下了最快速度。今年3月开工以来,基地硬件设施已见雏形。项目负责人表示,政府改革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大幅度压缩了办事时间。
更大的振兴自信,更强的发展能力,则来自于赣南老区的广大群众。赣州老百姓感受到了强烈的信号:机遇就在身边,抓住了,好好干,奔小康!定南县岭北镇玉石村的李英豪、黄于凤一家,去年搬出低矮易涝的土坯房,住进了未装修的两层半新房子,两口子起早摸黑、专心致志地在家种两亩韭菜田,去年收入4.5万多元。
“人民有了信念,振兴才有希望。”史文清说,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始终涌动着人民对党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感情,现在又激发出对中央决策的衷心拥戴和实干激情。弥足珍贵的精神信仰,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