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假名存实亡反映宣传不力 用人单位需示诚意

23.06.2015  19:49

  探亲假“长眠”是谁“瞌睡”太多?

  在北京郊区和河北河南等地,端午节又称作“女儿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如今,很多人父母都在外地,三天的小长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赶。事实上,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6月21日《新京报》)

  探亲假从1981年实施以来,风风雨雨历经了34个春秋。然而,一路走来,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喜的是,一部分人充分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工作之余也能“常回家看看”,体会“全家福”的温馨。可悲的是,一部分人只能对着探亲假望洋兴叹:要么是用人单位大笔大笔地扣绩效工资让人不敢休,要么是“不批准”让人不能休。更令人感觉可悲的是,一部分人还根本不知道有探亲假这么一回事儿。

  按理说,一项政策或者制度的出台,人们都会更多地予以关注和关心。尤其是保障干部职工正常福利、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着实不该达到不知情、不知晓的困境。那么,探亲假“长眠”,到底是谁“瞌睡”太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