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强化融合 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快速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个新组建的学院。作为重新组建的学院,如何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尽快地步入正轨,学院党委经过反复的思考,确立了“围绕中心、强化融合、推进学院工作有序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抓好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行力”
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要有相应组织机构和人员保证。为此学院党委首先根据各系和中心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推荐和自荐,学院党委反复酝酿,配备了四个系一个中心的主任、副主任,并报学校组织部备案,这样学院的工作任务就能够进行分解,并有对应责任人来执行。其次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系和中心成立5个教工党支部。同时按照“双带头人”的要求配优配强支部书记,即支部书记既是党支部的带头人,也是教学或科研业务带头人。我们知道系主任强、支部书记强,系和支部就强,系和支部强,学院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就会大大加强。
二、以部校共建进程为契机,提升“软实力”
现在党中央和各省市党委都非常重视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此,2014年1月江西省委宣传部与南昌大学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并成立了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由省委常委部长任主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教育厅副厅长和我校党政领导为副主任,省内相关媒体负责人和我院院长为委员组成。院务委员会具体部署部校共建的各项工作。一年来按照共建协议的要求,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比如由省委宣传部、省内各新闻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建精品课程《中国当代新闻理论与实践》;共建人才队伍,学院派出专业教师3名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挂职锻炼,同时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派资深记者编辑2人到学院挂职;引进了原《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长蒋亚平为名誉院长;省委宣传部2014年投入资金,支持我院打造2个省级人文社科哲学研究基地;全省各主要新闻出版机构已成为我院免签的实习基地,并获“江西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等等。这些共建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增强的我院与新闻出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学院发展的“软实力”。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
学院党委十分重视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按照事业发展规划,党委主动出击,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给教师树目标压担子,制定个性化发展路径,促进其事业发展;二是鼓励老师申报高水平教学科研课题和奖励,党委组织科研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老师修改课题申报书,提高申报成功率;三是督促老师积极外出交流学习,每个老师每学年至少外出开会、培训或学习交流一次,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执行,使专业老师能及时地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常态的需要。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全体教工的努力下,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新闻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个省级品牌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1个省级特色专业(新闻学);2014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1门,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省级优质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共发表论文62篇,其中CSSCI核心源期刊上刊发论文17篇;出版专著7部、编译著作3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立项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4项,横向项目2项。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战斗力”。
四、强化工会桥梁作用,提升“凝聚力”
我们学院是由原来的人文学院新闻系和艺术学院的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合并组成的,教职工之间沟通交往的机会少,彼此都不熟悉。为此,学院党委发挥学院工会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工会分会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除完成上级工会布置的工作外,还积极构建教职工交流平台,比如趣味运动会、踢毽子等活动,增进教职工间友谊,促进融合,增强集体凝聚力;组织教职工参加学院“为官不为”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座谈会等。还经常深入教职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让教职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督,提高了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广大师生对学院党政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凝聚力”。
五、注重学生党员质量培养,提升“生存力”
学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学院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严把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关。一是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注重“扎实”。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发展工作指南》,规范扎实做好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实行“六个一票否决制”,严把党员的“入口关”;二是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注重“实效”。建立了学生党员“个性化服务岗”,为推行学生“三自”教育管理模式搭建新的平台。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领广大同学努力学习,勇于成才,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学院的生存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