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援鄂日记(2):众志成城比金坚
导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们,秉持大医精诚的使命担当,迅速组建医疗团队,星夜兼程驰援湖北。
“逆行”路上,有何亲历见闻?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即日起开设《援鄂日记》专栏,将以援鄂医护人员的微视角,记录下他们在战“疫”一线的故事与心声,以飨读者。
2月24日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杨青
怀揣希望,迎着风雪,我们踏上了战场。我知道武汉一直在等我们,等我们去拯救他们。我一点都不怕,我只是很遗憾,遗憾我们现在才去。
来到武汉,踏进隔离病房,看着来回奔波、忙中有序、认真工作的医护背影,我的不安和恐惧都被感动取代,平凡的我们一直在坚守着不平凡的岗位,我们每一个真的都很棒。迅速调整好状态,穿戴整齐后,我立即投身这场战斗中。全面的防护虽然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没能阻挡的了我们和死神抢人的步伐。
一位7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骶尾部带着压疮入院,每天都需要换药,每次换药时,他都会满怀歉意地说:“真的是麻烦你了,天天要给我换药。”我都会笑着回答他:“没事,我是烧伤科的护士,对这种压疮创面修复很有经验的,放心,我一定尽我最大的能力护理好它。”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我从不觉得辛苦,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我觉得无比自豪。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位大爷也是南昌人,从小长在武汉,没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老乡相遇。他说等到疫情结束,一定要回来南昌,看一看他的故乡,看一看过来支援他们的医护人员的故乡。是呀,等到疫情结束我也要带家里人来武汉,来看看这座我曾经奋战的城市,来看看这座美丽的被全国人民保护着的城市。
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即使隔着几层手套,我还是能迅速、规范地将患者所需的药液配好,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技术是我在这场战斗中最有利的武器,我拿着我最有利的武器保护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坚信我们这一支拥有强大号召力、行动力以及出色工作能力的队伍,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回家。
2月23日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张友来
来到武汉之后,让人辛苦的不光是裹着防护服超负荷的工作,也包括隔离的“孤单”。
驻地电梯间加粗的黑体字醒目贴着“空间狭小,隔开站立,切勿交流!”反复提醒着我们,要提高警惕。虽如履薄冰,步步“精”心,但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努力克制自已的情绪,调整好心态,全身心投身一线临床工作。内心慢慢趋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我是13点-19点的班,早早领完防护物资和干粮,吃过盒饭准备出发去医院的路上,我收到马久红护士长的信息,提醒我们要注意做好防护,也要记得吃早饭,不管下班多晚驻地后勤组都为大家准备了热饭热菜。
因为没有规律的倒班、加班,有的队友们吃饭也变得不重视。特别是上早班的同事,为了节省时间干脆选择不吃。而马护士长这一条简单平常的一条短信,让我在这一刻却觉得格外暖心。
戴着雾水模糊的护目镜,忍住长时间勒得疼痛的双耳和连带着隐隐作痛的脑壳,忙碌做完最后一件事,19点08分我从隔离病房里出来了。
复杂的脱防护服过程、半小时以上热水澡,清理好自己后早过了晚上8点。出来后,看到和我搭班的曹春水主任还在清洁区的办公室。
“曹主任,您不会是还在等我一起下班吧”,其实我是明知故问。
因为,在隔离病房里曹主任就反复交待,“你一个人在,坚持得住不?忙得过来不?”
“没问题,您也坚持这么久了,先去清洁区吧。”我说道。
“那我在清洁区办公室等到你出来,有事随时打电话。”
战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只字片语却也触动了我的内心。这一切,不仅是一位上级对下级的关心,更阐释了医者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执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