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农惠农“金桥” 

11.04.2015  13:00

农村金融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动力源。去年下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整省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为银行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了“金桥”。截至3月31日,全省累计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42.39亿元,累计发放户数15224户,户均贷款27.84万元。近日,全省“财政惠农信贷通”第二批信贷计划38.88亿元已批复下达。至此,全省批复信贷计划总额达83.71亿元。

金桥”惠农——

撬动更多资金汇集“三农

去年,我的农场扩大规模,向10多家亲友借了几十万元。可没过多久,不少亲友催着我还钱。”石城县横江镇齐贤村家庭农场主王盛操指着宽广的水面说,“如今心不烦了,在‘财政惠农信贷通’的支持下,我拿到了30万元无需抵押的贷款。今年光养鱼赚100万元不成问题。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多年来,因融资成本高,缺乏抵押物,农业天然“弱质性”风险……全省10万户新型农业主体普遍遭遇贷款难。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抵押物、无担保等而导致放款难。

省委、省政府站在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高度,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去年出台了《江西省“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实施方案》。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工部部长毛祖逊这样评述:“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贷款难、放款难迎刃而解。

财政惠农信贷通”操作办法是: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实行利率上浮不超过20%的优惠政策,存入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额度放大,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放1年期以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财政惠农信贷通”有效分担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使银行敢于放贷;同时降低了农户贷款门槛,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了银行的资金支持,给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据了解,全省财政风险补偿金年度规模将达10亿元,力争撬动银行贷款规模100亿元。

平台富农——

贷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辩证来看,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资金饥渴症”日趋明显,普遍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经营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亟待加快步伐等问题,大部分主导产业还是“弱质产业”。

为破解这些难题,在各地农工部的牵头协调下,7家合作银行通过确保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等,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共青城市养猪大户潘毛贞获得150万元贷款后,改建、扩建了3000平方米养殖基地,新建了污水处理池。今年,他生猪养殖规模达3万头,比去年增加1.6万头。

财政惠农信贷通”做到了“四优先”:优先支持农业主导产业,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农业“走出去”项目。在了解到天宝乡辛会村种粮大户刘清泉扩大土地流转急需资金后,宜丰县农商行给他发放了80万元贷款,使他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耕整、插秧、收割等社会化服务。在“财政惠农信贷通”的支持下,赣南脐橙、广丰马家柚、丰城和袁州区油茶、高安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开始“强筋健骨”,扬优成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我省农民合作社1年期最高授信额度300万元。贵溪市金土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闽洪说:“去年下半年,我们合作社获得‘财政惠农信贷通’资金后,建立了两个农产品销售中心、一家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新建了20亩的联栋钢架大棚。今年合作社的纯收入可增长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