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脱贫种” 栽上“致富苗”(图)

28.03.2020  09:44

    本报记者 蔡颖辉 文/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升高,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南昌市新建区行动早、准备足,全力抓好春耕备耕。记者行走在新建区广袤的乡村田野,处处可见一幅幅春耕备耕的忙碌场景。

农户正在大棚内为西瓜藤蔓钩蔓。

        多项举措帮助农民春耕备耕

        今年以来,新建区早谋划、早部署、早宣传,强化奖补、强化服务、强化调度,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该区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平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强化服务和调度中,该区还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2个农机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机械检修服务和疫情防控指导,充分发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及时参与春耕备耕工作。区农业农村局还会同新建农商银行、江西瑞丰农机有限公司,在昌邑乡联合举办送农机、送服务下乡活动,推广手机APP办理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申请。

        鄱阳湖畔的昌邑乡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户们包田种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村村都有承包百亩以上稻田的种粮大户。陶学然就是其中一员,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家里有台高效率的“铁牛”帮耕作。“我种了20多年田,以前是用牛耕田,一天耕个三、四亩。现在用大型农机耕田,一天可耕百来亩。”陶学然笑呵呵地说,除了打理稻田,自己还加入了农机合作社,和村里的农机手组团作战,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每年春耕和双抢季节,农户们的订单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边稻田里机声隆隆,那边育秧棚里绿意盎然。在良门村一家农机合作社里,农机大户陶绪拥正在给早稻秧苗浇水。今年春耕,他接到的育秧订单比往年增长了一倍,年前准备的8000块秧盘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在乡政府的大力帮助协调下,他从外地调集了营养土和秧盘。

        村民齐心互助抢抓农时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与鄱阳湖畔的早稻春耕备耕不同,位于赣江畔的象山镇河林村扶贫产业园的春耕备耕则是另外一派忙碌场景。

        河林村地处赣江与沙口河之间,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因为地势低洼,这里的农田易涝。近年来,在上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河林村由过去单一的水稻种植逐步发展为莲藕、龙虾、甲鱼、蔬果、稻鸭等多种立体产业。农户分散的土地经过流转集中后,实现了规模经营。不仅如此,专业的管理和公司化运营,让这里的扶贫产业开花结果,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虽然疫情有些影响,但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从大年初六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地处赣江边的扶贫产业园果蔬基地,生产建设一派忙碌,基地负责人管大勇骑着电动车忙得来回穿梭。

        在果蔬新大棚基地,140亩土地已经平整,工人们正忙着用钢材搭建新的大棚。在果蔬大棚基地,150多亩绿油油的早熟吊瓜藤长势正旺,村民们正在棚内钩蔓,把一株株藤蔓钩到上面的一根根绳子上去,以便西瓜藤顺着绳子生长。

        春节过后,村里的果蔬基地因为疫情影响一时招不到人手,村民万红梅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走出家门,和其他几名村民一起来到基地,帮助抢栽抢种。与此同时,蔬菜秧苗的运输问题也在交通部门的帮助下顺利解决,150亩大棚西瓜秧苗陆续从外省运来,看着一颗颗绿油油的瓜苗整齐地栽进地膜中,管大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现在西瓜藤长势喜人,预计5月初西瓜就可以上市。”管大勇说。

        西瓜大棚内生机勃勃,10亩草莓大棚内欢声笑语。由于疫情,大多数村民推迟外出,他们闲时就相约来到大棚,体验采摘的乐趣。不仅如此,大棚内的30亩空心菜即将迎来大面积上市,供应本地蔬菜市场。

        沿着种养基地的水泥路,记者来到了扶贫产业园的莲藕、龙虾基地。在这片基地里,藕塘边的零星桃树开满了淡淡的红花。顺着藕塘里新铺设的观光长廊走上一圈,新鲜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水中观光亭的倒影格外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