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山地不一样的收益--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题:同一片山地不一样的收益--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杨荣荣、周科
林地流转后,泗溪镇村民们种完自家口粮田后便上山“务工”(新华社记者 周科 4月24日摄)。
山还是那片山,人还是那些人。流转前后,效益大不相同。
几年前,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上高县泗溪镇中宅村、前村、芦家园等村2.1万亩山地租赁过来统一开发,种植中药材黄栀子、金银花,套种油茶等作物,并聘请当地农民管理栽种,“沉睡”的山地焕发出蓬勃生机。
中宅村41岁的农民胡华根家有40亩山,2008年全部流转给了鑫隆公司,一年下来可收租金1600多元。如今,他在鑫隆公司负责山地的日常管理,月收入1万元整,年底还有奖金五六万元。
林地流转后,泗溪镇村民们种完自家口粮田后便上山“务工”(新华社记者 周科 4月24日摄)。
“山地不流转出去,就没有这份收益。”胡华根说,前些年山地确权分给了农户,但是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村民开发山地积极性不高,收益几乎为零。光靠每家每户去开发自家山头,缺乏资金和技术,各自为政也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让土地“活”起来,需要企业投资。泗溪镇引进龙头企业进山,带动农村劳动力上山,通过流转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在泗溪镇前村,农民一打开自家窗户,就能望见不远处满山青翠的黄栀子、油茶等苗木。村民种完自家口粮田后,不再闲着混在麻将桌上,也不再为外出务工而发愁。
芦家园村有500多亩山地流转给了鑫隆公司,54岁的村民喻标是胡华根聘用的二级管理者。他分管3287亩山地,月薪3800元,年终还可获得2000元至1万元的奖金。他家20亩山地也全部流转给了鑫隆公司。他的妻子在县城一家电器公司上班,每月也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夫妻俩一年收入近10万元,比外出务工还多出了一倍。
林地流转后,泗溪镇村民们种完自家口粮田后便上山“务工”(新华社记者 周科 4月24日摄)。
胡华根开着皮卡车带着记者一路前行,雨后的山路有些泥泞,但他驾轻就熟,一口气开到了山坡上。他说:“以前别说开车上来,连走上来都难,哪里会有路呢?只有靠自己拿着砍柴刀一步步找路。”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荒坡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黄栀子苗已长到1米多高,刚种下的油茶苗在雨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弯弯曲曲的机耕道从苗木中穿过,如同一条条黄色的绸带。
正是下午1点钟左右,数十个村民吃完午饭后从四面八方涌向山脚,开始给作物修枝、除草、施肥、打药。他们像是在工厂上班一样,按照正常钟点上山。一旁给树苗施肥的村民付耀光说:“在这里干农活,每月能拿到3500多元工钱。要不是企业到这里搞开发,前面的山地还是一片荒坡丛林,没有一点经济价值。”
林地流转后,泗溪镇中宅村800亩荒坡种上了中药材黄栀子、金银花,并套种油茶等作物(新华社记者 周科 4月24日摄)。
“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一年也能挣个两万元。”72岁的老人付林全摸着泛白的胡子,哈哈大笑。6亩山流转给鑫隆公司后,他种完自家口粮田就上山为公司“务工”,除草、施肥、剪纸,付林全样样都会。2013年,他从鑫隆公司领到了1.7万元工钱。“做梦都没想到,踩了一辈子的土地能带来这么多收益。”他说。
骤雨初歇,山林苍翠欲滴,禾田郁郁葱葱。上高县委书记刘平说,林改后,林地流转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田”向“山”学习,上高正在试点耕地确权,以推进耕地流转,释放耕地活力。(完)
入股合作社年收益率超两成--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南昌5月15日电 题: 入股合作社年收益率超两成——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杨荣荣、周科
江西省万载县白良镇岐里村贴在村委会墙上的“红光合作社2012年社员分红表”(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入股1万元,一年分红2352元。记者在江西万载县采访时了解到,农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年收益率可以超过20%。这样远高于传统种植业甚至工商业的高收益,显示出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巨大潜力和现代农业的美好未来。 >>>详细
----------------------------------------------------------------------------------
新华社南昌5月15日电题:农民变“股民” 收入多元化——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杨荣荣、林艳兴
眼巴巴瞅着隔了一道小田埂的红光专业合作社在流转耕地上支起了大棚,种上了芦笋,每亩一年净赚14000元,58岁的江西省万载县白良镇岐里村农民叶小珠坐不住了。
一咬牙,叶小珠把自家连续几年歉收的9亩多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他还把租金折价,再拿出大部分积蓄入股,转身变成了“股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