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收藏艺术品:收藏艺术 还是收藏财产
资料图片
艺术收藏家应具有怎样的品格,在当今中国是一个已然出现却又不为重视的话题。收藏作为一种文化,在欧美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健康地发展着,其中收藏家的高尚品格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收藏家的传统历来视人品为第一,但这一文脉因各种原因在当代难以承继,导致收藏文化发展缓慢。近年来,中国的艺术收藏风生水起,颇为热闹,但有关收藏家的讯息始终围绕着资本多少、实力大小,对其人文品格及由此产生的收藏与历史、与社会的关系等却极少关注,收藏家往往认为掷多少钱、买怎样的画是个人的事,很少将自己置于社会的收藏文化体系中去完善品格。漠视或拒绝品格追求,直接看到的后果是当今的收藏界充满了高调的资本炫耀和贪婪的藏品炒卖,各种玄机、投机、做局和虚诈的故事不绝于耳。
毫无疑问,卓越的人文品格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是造就伟大收藏家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而前者更为重要和不易。古往今来,富甲一方的豪门不计其数,青史感佩的藏家屈指可数。无论中外,伟大的收藏家总是将收藏过程视为人格的凝练和精神的陶冶,他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入文化的精髓,因而获得了敏锐的收藏眼光、独到的藏品序列,同时也建立了守护历史、传承文化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今天,研究和弘扬收藏家的人文品格,对于收藏界匡正谬误、正本清源,实在是非常有必要。在此,结合我所了解的几位国外收藏家的成功事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收藏家品格之一:
为历史文化传承而收藏的高尚理想
收藏艺术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是所有的收藏家首先会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艺术收藏固然是私人爱好,商业化的流通也是藏品获取和增值的渠道,但艺术品既是财富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杰出的艺术品是整个民族及社会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艺术收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视藏品为个人财富还是社会财富,这是藏家品格高低的第一分野。清代宜兴乡绅吴洪裕,临终前欲将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付之一炬为己殉葬,幸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名作虽得以传世,却已残破。抗战期间,苏州潘姓收藏世家的传人潘达于以身家性命抗拒日寇逼要,保护西周青铜重器大盂鼎与大克鼎,后分别捐献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这两个例子,立见所谓雅绅与真正的收藏家的区别。一个具有公共道德和公民责任的收藏家,总是自觉地将收藏行为纳入历史的文化体系里,并以极大的责任心力尽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2005年我在柏林访问,同样见识了一位富有历史责任心的收藏家。当时在柏林国家美术馆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当代大型艺术展,400多件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来自德国收藏家Friedrich Christian Flick的收藏。Friedrich Christian Flick的祖父是德国最大的煤炭与钢铁企业家,二战后他因曾使用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作为劳工而被指控犯下迫害人类罪。Christian Flick继承祖父遗产后从律师转为艺术收藏,于2001年创立艺术基金会,其宗旨就是为了纪念遭受纳粹折磨的受难者,承诺将以历史和文化的责任去修正社会不公正,倡导所有阶层之间的和平与宽容。为此,他的基金会与柏林Hamburger Bahnhof美术馆 签订了长达7年的展览合作协议,选出家族收藏的涵盖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欧洲与北美当代优秀艺术家2000余件绘画、雕塑、摄影、影像和装置作品,陆续在大小不同的展览中与观众见面。2008年,他又向柏林国家画廊捐赠166件当代艺术家的极为重要的作品。所有见到这些展品的观众都无比兴奋,因为很难那么完整地看到这些占据了世界当代艺术史重要地位的艺术家的作品。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收藏家不但在艺术美学上能够把握住藏品的质量,同时也清醒地知道收藏是一项社会工程和历史工程,他们乐于和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尽可能地与公众分享自己的收藏。将社会文明进程中优秀的成果保存下来,将个人的收藏财富变为全民共享的财富,这是欧美许多私人收藏家追求的目标和走过的道路。他们很清楚,艺术永远是历史和民族的遗产,自己只是在传世的长链中负有暂且保管责任的一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收藏家族能够将藏品永世传代,煌煌如显赫了几个世纪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其最后一位传人安娜·玛丽亚·路易萨·德·美第奇也在1743年将家族所有的藏品留在了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成为这座文艺复兴名城让全世界共享的永久财富。支撑他们这么做的动力是个人或家族的社会荣誉,而荣誉又必然在尽到了保护和传承艺术遗产的责任后才会降临。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