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组开会,习大大为何关注法院立案?
昨天,中央深改小组又开会了。这一次,组长习大大把目光聚焦到了几件事儿:
乡村教师、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
今儿,正哥哥要跟您着重聊聊其中的一件,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
法院立案改革,一个小小的诉讼环节,为何会引起习大大和中央深改小组的如此重视?
1立案改革为啥重要?
中国古代民间有句俗语:“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老百姓常常陷入“求告无门”的境地。
现代中国,这种以有钱没钱为依据而不是以有理没理为考量,公然拒当事人于千里之外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但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现象还屡见不鲜。“求告无门”不仅时常发生,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信访、个人极端事件等。老百姓反映强烈,党中央、习大大当然高度重视。
导致立案难的原因很复杂,但从制度上讲,立案的审查标准过高、审查环节过繁是重要原因。
严格意义上讲,当事人有理没理,应该根据一套程序,听取双方意见,由法官说了算,怎么能在进门的环节就审查一番,先入为主地给出答案呢?哪怕当事人确实没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好歹也应该让人把话说完,保障他的诉权。
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变现有的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通俗地说,就是立案环节就不审查了,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来一个就登记一个,把案件交给法官,有理没理上法庭说去。
2案件量井喷怎么办?
由审查制变为登记制,立案的门槛降低了、难度变小了,案件数量会不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这不仅是法官们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法院案多人少是出了名了,如果案件井喷式增长,法院可承受不了。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案件是否激增,现在还不好预测,就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例,民诉法修改放宽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大家都预判此类案件会大幅增加,但却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不过,从近年来我国法院每年受理案件量以10%左右增长来看,立案改革与否,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都会更加突出。必须未雨绸缪。
对此,习大大也有考虑。他在深改小组会上强调,人民法院要明确登记立案范围、规范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强化立案监督,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司法规律的立案登记制度。
3什么案件都能受理?
明确登记立案范围、制裁违法滥诉,习大大强调的这两点非常重要。立案登记制,并非法院什么案件都受理。正哥哥昨晚被蚊子咬了,今天就到法院告卫计委灭四害不力,那可不科学。
可以预见,立案改革要真正落地,需要在立法层面或者最高法司法解释层面,尽快出台规定,明确哪些案件法院登记,哪些案件法院不登记,这对法院是工作规范,对当事人也是诉讼指引。
在深改小组会上,习大大还进一步提出,要强化法治意识,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坚决杜绝干预、阻挠人民法院依法立案现象发生。要加强诉讼诚信建设,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维护正常立案秩序。这就是传说中的“辩证法”了。既疏通老百姓正常的诉讼渠道,又打击借诉讼谋取不法利益,保证法院正常运转。
4群众最关心的是啥?
老百姓为什么要打官司?无非是想让国家给主持公道,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一个公正的裁判。作为诉讼起点的立案环节,还只是当事人到法院遇到的第一关,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配套措施,需要法院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这其中就包括在法律规定的审限内结案。
在前不久举行的金砖国家大法官论坛上,巴西联邦最高法院院长莱万多斯基就介绍,巴西法院实行广泛管辖原则,法院案件量惊人。2014年,巴西法官数量16500名,共宣判2500万起案件,人均1600起,这意味着,每个法官每天要宣判至少4起案件。“迟到的公正是失败的公正”,现在巴西法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在合理时间内审理完这大量的案件。
回到中国,我们也面临同样的挑战。正如正哥哥刚才分析的那样,立案改革后,法院案件一旦井喷,加之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捣乱,法院必然不堪重负,最终影响的还是老百姓获得公正司法的效率。
因此,再好的东西,也要辩证地看、务实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