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新布局: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原标题:国资改革新布局: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国资改革新布局:从“管企业”转向“管资
改革开放38年来,国有企业的整体绩效有了显著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成长起来,有的成功跻身世界500强队列。并且,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新时期,国有企业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内部社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基于此,经过长时间酝酿,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份正式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时隔两个月,国务院又正式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这份意见作为前述文件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逐项举措,强调“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入廓清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的约束。
“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
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是本轮国资改革最大亮点之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出资人的职责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遵循法治化、市场化方向,明确了国资运营公司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经营职责。有分析人士形象地指出,从此以后,监管机构将更多扮演“老板”的角色,而不是“婆婆”的角色。管得太多太细,未必管得过来,更不等于管得好;而以管资本为主,更利于国企增值保值、做强做大做优。
除了首次提出分类管理,将国企划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类,避免了从前一刀切管理的种种矛盾,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业界对国企改革期待最高的一项内容。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这体现出决策层对企业和市场的尊重,也是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清晰态度。同时,对于高管薪酬、员工持股、绩效考核等等这些热点关注问题,《指导意见》也都做出相应的制度设计。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在纲领性方向性文件和目标明确后,各地政府紧锣密鼓,加紧部署落实。11月2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举行第二批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会;在1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的前一天,广东省国资委连续召开两场专门会议,就提升资产证券化率、加速资本运作等国资改革措施,下达了具体的“作战任务”,并给出了时间表。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做出积极回应。11月9日,本以为市场对IPO恢复的消息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的宣泄,没成想两市持续放量红盘报收,尤其午盘后,以中粮系为首的国企改革概念股突然拉升。毫无悬念,改革将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主线,而国企改革又是改革重头戏。这被业界认为是资本市场未来五到十年最大的一波由政策驱动的投资机会。记者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