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对改革的鲜明态度:不改革就不能前进
网络配图
编者按
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率我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8省市学习考察。
面对新常态,谋划新发展,省委以新一轮的学习“走出去”促全省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其心良苦,其意深远。能不能实现省委的战略意图,能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不能启发我们的思维推动我们的发展,关键是深学、深悟、活用、善用。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我们向兄弟省市学什么”系列评论,谈体会、述心得、论运用,抛砖引玉、投砾引珠,推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深学、深悟、活用、善用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办法,为实现明年“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智慧与力量。敬请关注。
从皇甫平到自贸试验区,再到党中央对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新定位,改革已成为上海的图腾与旗帜,成为上海前进的动能与力量。
在赣沪两地合作交流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这样表述改革之于上海的意义:对于上海来讲,已经到了一个不改革就不能前进的阶段。
近乎背水一战的铿锵誓言,生动体现了上海市推动改革的高度自觉。
这自觉,来自“唯有改革才能带来红利”的现实基础。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上海市已没有成片可开发的土地了,但市委、市政府却通过改革,在一个个插花地带拼接出了一个个发展“新区”。虹桥商务区位于4个区的接合部,在合理调配市、区、管委会、街道利益的基础上,上海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之前的“边角料”打造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商务区。
这自觉,来自“推进改革就能带来红利”的巨大成就。上海自贸试验区三个“一万”的对比,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自贸试验区建成前20年累计注册企业一万家,自贸试验区设立后20个月新增企业一万家,而自贸试验区扩区升级仅半年已新增企业一万家。
这自觉,来自“要我改革”到“我要改革”的主动意识。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改革的目的。上海的同志说,改革如同治病,病症在哪里,改革的举措就跟进到哪里;引起病症的原因是什么,改革的措施就指向什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防止了下指标、定幅度,先瘦后肥、先易后难以及数字达标、数字工程等形式主义的弊端,使改革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利器。
导向的根本转变,提升了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上海自贸试验区负责同志在介绍裁撤卫生许可时这样说,公共场所干不干净,不在建成之时,建成之时肯定是干净整洁的;关键在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洁。所以,事前的许可除了增加行政部门一项“审批权力”外,对卫生而言毫无意义,事中事后的监管才是重点。从这个认识出发,上海勇于向自己开刀,干净彻底地向市场交出了这项审批权。
还比如,市场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由来已久,弊端已为千夫所指。上海市从这个问题出发,下定决心,将工商、质监、食药监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合一”不是简单的窗口叠加、权力整合,而是管理方式、服务机制的大提升,机关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80%人员调整到市场监管一线。
事实上,类似的改革在我省也有不少顶层设计,但在实际推进中,一些地方着眼的不是以问题为导向,而是以利益为导向,“三位老局长中谁出任新机构局长?合并后多出来的干部怎么消化?监管权力肥瘦间怎么搭配?”在一些人眼里,改革触及利益的维稳压力远远重于改革带来的事业红利。于是,改革设计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不敢触及利益藩篱推而不动。
生动的对比再次警醒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有如执戟在手,可增改革之勇;而让改革落地生根、产生实效,还要靠改革之智,这就是系统性改革思维。
当今社会架构,已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度关联。这就要求我们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单兵突进,而要协同推进。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委每年都会确定一些重大改革事项,深入调研、顶层设计、全局推动。比如,推动社会治理改革。为了强化街道、社区力量,上海从责、权、利等各个方面组合推出“取消街道招商任务、提高街道社区人员事业及工资待遇、招聘专职社工”等系列举措,推动形成了“人员争相去街道社区、问题矛盾基本解决在街道社区”的生动局面。
不单“大改革”要如此“兴师动众”,一些“小改革”也是联动而行。以往,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园的集装箱进出,因为单证流和货物流存在时间差,往往需要五六天时间;现在,通过“先进区、后报关”改革,时间压缩到了半天,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了10%。这项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优化流程,而是建立了码头一体化营运环境、监管体系、诚信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整体推进,让改革措施真正落地而又有实效。
上海市的生动实践深深启示我们,改革被称为关键一招,这一招的“必杀效应”不仅表现在其改革内容上,更表现在改革的自觉、勇气及智慧上。上海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想要,都能拿到一整套操作流程、实施细则“依葫芦画瓢”。但那些把改革作为标签、作为门面、作为政绩的施政者,那些在改革之前没有担当、责任、办法的领路人,手里即使有再完美的方案,也只是叶公好龙,不能真正收获改革红利。
面对“十三五”“提前翻番、同步小康”和走出具有江西特点的绿色发展新路子的艰巨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改革的自觉、智慧和勇气。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三大保障之一,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省委对改革的鲜明态度!
江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