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广西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8.06.2016  21:38

打破“玻璃门”  拆解“连环锁”
——广西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纪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从工商登记便利化入手,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自治区市场主体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广西新增市场主体40.4万户,比上年增长35.8%,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24%。

      打破准入“玻璃门”激发创业热情
2014年,自治区党委将商事制度改革列为广西2014年第一项专项改革,并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自治区商事制度改革联席会议,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胆减权、充分放权,编制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自治区工商局取消、下放、转移、整合、暂不执行权力事项305项,精简比例为41.38%。
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自治区工商局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改革经营范围登记,降低准入门槛,打破主体准入“玻璃门”,激发了投资创业热情,带动了就业创业。截至2016年5月31日,广西实有企业户数达56.36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1.3%。自治区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从业人员达682.06万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1月至5月,第三产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1.65%,所占比重提高到83.86%。

      拆解准入“连环锁”优化营商环境
  自治区工商局积极推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创新推出“全城通就近办”登记模式,拆解主体准入“连环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办照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统一缩短为1~5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缩短10个工作日,不少执照当日办结、立等可取,提速近70%。该局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改商”等改革措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增长点。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涌现了一批创客空间、电商、商务秘书企业、创客工场等新兴业态,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平稳发展。
自治区工商局积极部署开展企业名称自主选择和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出台了《广西“先照后证”改革后“双告知”工作规范》,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协同监管。同时该局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各项措施,今年7月初将印发实施《广西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第二批)》,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工作,并在南宁、防城港、桂林、北海推广试点。该局进一步规范“三证合一”登记工作,扩大“三证合一”成果,牵头撰写的《广西“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数据交换方案》将于7月出台。

      首创“天眼工程”强化信用监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制定了《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6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首创市场监管“天眼工程”,创新信息化大数据监管;探索建立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修改完善了《广西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目前,广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汇集了广西240多万户市场主体的信息,累计浏览次数已超7.1亿人次,查询市场主体信息3.3亿次,主动公示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的市场主体超过125万户。广西“双随机”抽查企业4.6万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6736户;在公司登记环节拦截失信被执行人任职申请1003人次,初步形成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