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医患应该互信,否则两伤
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细华 摄
这两天,因表态拒签“不收红包协议”,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引起广泛关注。
黄洁夫是从广东走出去的部长。他早年求学于中山医学院,从一名医学生,逐步成长为肝胆外科主任、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卫生部副部长,大力推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他被很多人评价为“特立独行”、“敢说真话”。直至今日,他仍记得17岁进入中山医学院时宣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就算当上副部长后,他仍坚持每周至少做一台手术。
昨日在北京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广东给的,是珠江水养育了我。”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雷雨
实习生 占荣
谈拒签“不收红包协议”
政策好心,但无实际意义
南方日报:卫计委提出让医护人员签署不收红包协议这件事,您为什么反对?
黄洁夫:我是17岁进的中山医学院,我们进院开学的时候,柯麟校长就带领我们400多人集体宣誓,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即现在的医学生誓言。其中就提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钱,还有很多不应该做的事不能做。”“不准收红包”的政策已经制定几十年了,医生一进院就知道,现在要他们再来签这个协议,还有必要吗?就好像朋友之间,互相的信任,需要不断地发誓吗?医生和病人是亲人,如果需要签约,就没有意义了。这对病人来说,也是一种贬低。
制定政策的人,一定是好心的,也是希望医生收红包、回扣这种社会上的丑陋现象消失,希望通过签约能够杜绝这些现象。可是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不一定懂得医生的感受。因为医生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发过誓了。
谈医患关系
医生自保,受害的其实是患者
南方日报:您从医40多年,怎么看待现在的医患关系?
黄洁夫:现在的医患关系已经降到低点了。我总的感觉是,医生现在的情绪比较大,我想通过媒体传达一个信息,其实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但最受害的是患者。
我现在还在医院做手术。其实一个好的医生,他是敢冒风险的,有1%的可能性也要挽救病人的生命,越敢冒风险,把医生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才是个好医生。可是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要自保。
现在很多外科医生跟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现在稍微有一些风险,就去跟病人的家属说,做还是不做。有一点风险,有的医生都不愿意做,尤其是患者家人比较激动的,就会安全起见,选择保守治疗。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受害的实际上是患者本身。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南方日报: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黄洁夫:有很多深层次原因。第一是依法治国理念还没有很深入人心,有些问题不是医患矛盾,是犯罪。如果民众和医生都有法治观念,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全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患者、医生、执法人员,都要思考。第二是道德问题。台湾的高僧星云大师提倡“三个好”:说好话,成好事,存好念。每个人心态都这样平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第三是医改还不彻底。
南方日报:钟南山院士说广州三甲医院的医生平均年薪有19万元,您认同吗?
黄洁夫:认同。中国的医生,跟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医生来比,其收入是低的;跟中国的各个阶层(工人、农民、公务员)来比,医务人员的工资是不低的,19万元是个平均数。
作为一个医生,钱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多治好些病人,在社会上实现你人生的价值。我们不应该过多纠缠医生的收入是多是少,我相信,大部分医生都是把治好病人作为他们人生最高的选择。同时,我希望医生这支队伍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医患关系紧张就解决了。
谈个人
敢讲真话问心无愧
南方日报:您一直敢言医改问题,大力推动器官捐献事业,有没有压力?
黄洁夫:没有。“洁夫同志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这是他们对我的评价,敢讲真话,或者讲的话都是为党为国家的。
南方日报:所以您是问心无愧的?
黄洁夫:我讲真话,我每年都是讲这些话。就像去年我讲市场,有些人说我是“市场派”,其实我倒不怕这个名字。“政府派”还是“市场派”,都不要这样去说,这样有些极端,就像有些人对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一样。我觉得他是个好医生,他讲的话都是他心里要讲的话。可是你不能每一句话都去挑他的刺,那就很难了。所以我挺钦佩他的。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