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缩“小” 社会变“大” 市场求“活” 环境创“优”江西新余“四重奏”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
新华网江西频道5月14日电(廖小伟 敖卫兵)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全国率先,实施公务用车改革全省率先,行政审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新余市以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综合改革,致力于“政府缩‘小’、社会变‘大’、市场求‘活’、环境创‘优’”,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新余市从规范“干事、用人、管钱”三个方面着手,着力解决好“活怎么干、人怎么管、钱怎么用”三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在规范“干事”方面,该市变革行政方式,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数字化协同办公平台,完全实现了公文的全程电子化,办理普通文件只需1天,处理复杂文件只需3天,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每年节约办公经费超过3000万元。同时,各部门依托平台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整合共享,实现行政审批网上一站式办结。在规范“用人”方面,该市努力推进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以高新区为试点,探索推行大部制设置、企业化管理,机构、人员“瘦身”35%。清理规范临时用工和借用人员,编外用工降低70%,并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在规范“管钱”方面,该市积极探索建立“融、用、管、还”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切实解决好发展和政府债务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务用车改革,仅市直单位每年节约公务用车经费支出28%以上,节约行政成本达1500万元。
社会变“大”——政府不大包大揽,该社会办的事给社会办
新余市改变过去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将政府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交给社会,发挥社会自治作用,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资质的社会力量承担,实现“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已编制完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制定了2014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施方案。积极完善社会职能,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推动警务、城管、文化、卫生、养老服务等进社区,积极推进社区管理物业化,做大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市场求“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激发发展活力
新余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办,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公开发布制度,着力破解政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采集信息36.9万条,涉及企业2.26万家,覆盖36家政府职能部门和11家金融机构。组建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联盟,推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切实增强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全市统一、覆盖各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网络和市、县(区)、乡镇三级信息化平台,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宽进严管”登记管理新体制,降低登记门槛,推进注册便利化,使社会投资热情高涨,群众创业活力迸发,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截止3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6.14万户,资金总额45.4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79%、88.57%。
环境创“优”——不拼资源拼人缘,优化环境破解发展瓶颈
新余区域小、人口少,不靠边不沿海,资源禀赋不足。该市充分认识到,要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只有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优化环境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瓶颈问题,促进发展转型升级。该市重点打造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项目审批代办制、预审制、网上审批制、限时办结制和外商“绿卡”、企业“宁静日”等制度,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创业创新的新机制。建立了全社会的信用评级系统,把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到全社会,并建立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干部履行社会责任、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的考核,推动政府公务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达1531支,参与党员人数达24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