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登上庙堂”是谁的利好?
原标题:“教书匠登上庙堂”是谁的利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据媒体统计,陈雨露已是今年以来第五位履新国务院组成部门或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高校校长。(11月1日中国新闻网)
诚然,昨日还是校长,今朝却成了行长,这的确让公众感到意外。但笔者认为,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书匠登上庙堂”并非不能接受。一来,陈雨露本是科班出身,其专业素养毋庸置疑,出任央行副行长恰如其分,并无不妥。二来,政治新常态之下,“人尽其才”、“贤者上位”已成为公众的共同期待。只要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便可以任职,唯有如此,方能彰显公平公正。从这个角度来讲,公众对陈雨露等人从教书匠登上庙堂一事,非但不应调侃批评,反而还要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
然而,强调“教书匠登上庙堂”的合理之处,并不代表着思考的终结。毕竟,学校与社会虽只有一墙之隔,但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岗位要求,都有着天壤之别。对于已经“学而优则仕”的陈雨露等人来讲,力争在新的职位上有所突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来消除公众的疑虑,毫无疑问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若是深陷在舆论的质疑中停滞不前,那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其实,眼下公众最应当关注的,除了鞭策已经登上庙堂的教书匠们勤奋工作之外,还有必要对自身的认识误区进行反思。从现实来看,虽然“英雄不问出处”早已成为一致共识,但公众却没有对那些脱颖而出的“黑马”宽容对待,不仅鼓励寥寥,反而还调侃不断,着实令人遗憾。以新任的辽阳市委书记王凤波为例,公众对他的关注只是在于他杂技演员的出身,而非其主政法库县时的亮眼政绩。试问,这又岂是公众应有的人才观?更何况,若是只凭着学历、资历就能够晋升的话,又真的符合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不可否认的是,教书匠们登上庙堂,必定会使政府施政更加务实、科学、精准,从而有效改善官场风气,这难道不是公众翘首以盼的利好消息?
应当说,在政治新常态下,除了公众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观之外,干部队伍内部也迫切需要端正心态,牢记“教书匠登上庙堂”所带来的从政启示,那就是一味靠跑关系、拉圈子,根本无助于获得提拔。唯有实实在在地勤奋工作,才能够获得组织上的认可。若仍然执迷不悟,还在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那注定会徒劳无功,甚至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反而得不偿失。
说到底,笔者认为,“教书匠登上庙堂”是整个社会的大利好,这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身要求,更是新常态下的应有之义。公众理应客观看待,多多鼓励,切忌人云亦云。公职干部也要从中得到启示,踏实工作,不忘初心,方能走得更远。
文/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