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线上教学|第六期:践行翻转课堂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04.2020  19:20



从正月起,作为一名教学工作管理者,我就开始为全院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做分类、统计和信息反馈工作,同时也为自己讲授课程的线上教学做准备工作。本学期我所教授的课程是2019级设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基础写作》。面对新形势,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线上教学,我首先调整好心态,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在为全院教师线上教学做好服务的同时,还必须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

为了选择更合适的线上教学资源,我们《基础写作》课教学团队在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胡蔚涛的带领下,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商量选择哪个平台的教学资源,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平台不稳定情况还分别拟定了多个备选授课方案。在与超星平台反复沟通后,最终确定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写作》课作为示范包,每个《基础写作》任课老师在超星学习通中引用该资源建课。

平台课确定好之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就把课程相关的授课计划、教学资料、电子教材等全部放进学习通中,筛选示范包资源,提前发布课程的线上学习要求,建立教学班QQ群。

基础写作》是一门纯理论学时课程,如何把一门纯理论课程设计得有互动性、趣味性很不容易,为了调动学生在线上课堂的积极性,我想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都是“考官

线上教学最大的挑战是不好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状态,学生签完到之后,确实进入了直播课堂,但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像在教室里一样能跟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走。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节课我都安排3名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分享”。这项课堂活动是从第二周开始,我在第一周的课堂中就预告全班同学,在“阅读分享”的时候把老师和其他同学当做“考官”,而分享的学生不单单是把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阅读出来这么简单。首先要分享为什么读这本书,接着阐述读后感,分享原著中的精彩片段,最后从写作的角度分析精彩片段好在哪里,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什么字眼和词语这本书值得做分享,同时必须注意整个分享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甚至是说话的神态、音高、速度和与受众的眼神交流等等。

这项活动坚持到现在,班上已经有过半的学生完成了“阅读分享”。通过他们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后分享的同学比前面分享的同学表现更好,他们会通过观察前面同学的表现和老师的点评来准备自己的“阅读分享”,这就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他们会主动吸取前人的有益经验用在自己的表达中去获得大家的认可,而学生不仅在我的课堂上可以提高书面写作水平,还能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每个人都是“评委

我们《基础写作》课教学团队曾经在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的时候,研究出一套适合艺术专业同学写作的入门方式——“微写作”系列课堂练习,针对写作的不同表达方式安排了对应的写作主题,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观察笔记练习和一段话练习,保证每堂课都安排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有练笔的机会。

以往在线下课堂,我都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于写作课练习,学生的习作最早也只能等下节课才有机会拿出来做课堂点评。而此次线上教学的时效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课堂写作练习的时候,我可以即时在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把习作发布在讨论中,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习作。此时,我增加的学生互评环节就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班学生分成六个组,各组成员必须对其他组员每次的课堂习作点评,特别指出有问题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对同学们的习作和点评都做一些评价和总结。对于写得不好的同学,要求重写,通过重写的作品最能体现他们主动学习的效果,因为需要重写的每个同学呈现出来的二次习作作品都有明显的进步,他们会主动规避第一次写作出现的问题,结合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来完成二次习作。

每个人都是“作家

基础写作》课除了课堂练习之外,还会结合时势在教学进程中安排多次课后写作练习,我在第二周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素材创作一首诗,学生们可以用古诗词的方式展现,也可以模仿现代诗的体裁进行创作。

我提前给学生找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诗词作品作范本,一起分析这些范本好的用词用句。我知道有些学生在当地社区做志愿者,还有些同学的家人在抗疫一线做“逆行者”,对这些同学及他们家人的奉献给予肯定,同时提醒大家,从身边的素材入手撰写,人们往往对最亲近的人和事最容易感同身受,这样的引导,有利于杜绝抄袭的可能,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来看,“00后”的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思考、感悟,同时还心怀家国,对抗击疫情充满信心。


学生通过参加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环节,跟着老师的节奏不断练习,能切实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主动地学习,达到不断提高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此次线上教学让身为教师的我也在新模式中看到了教学方法的突破。待学生返校后,我将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继续使用翻转课堂,尽可能地把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