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让贫困家庭在教育上“富”起来
吉安市坚持“扶贫先扶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特别是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吉安台记者陈梓斌报道。
吉安县指阳乡湖仙村农民康军益,现在不用带着孩子去十几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陪读了。2014年春季,停办了两年多的村小重新恢复办学,他把小孩接回到村里上二年级。
(录音):“现在在我们村里建了一所新的学校,在这里读书就方便多了,我们劳力也减了很多。”
从2013年起,吉安市启动恢复村小、教学点工作,变“学生走读”为“老师走教”。目前,全市已恢复办学的村小、教学点达到103个,让农村偏远地区适龄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得以就近入学。
为解决偏远、贫困地区师资缺乏、教学质量欠佳的问题,吉安市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特招了1013名农村小学教师,其中90%以上安排在村小和教学点任教。同时,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目前,已有731名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拉近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
为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吉安市确立了“奖、助、免、补”学生资助体系,实施了“一户一名大学生计划”,市、县两级成立“圆梦助学金”,发放资金704万元,资助了1502名当年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投资近10亿元建设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支持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实行免费,在校期间每人每学年还给予生活补助金2000元。吉安华忆学校副校长肖爱民:
(录音):“我们学校与本地有将近上百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一年的毕业生将近有80%的学生可以进入到我们园区企业各个工作岗位,工资高的可达四五千块钱一个月。也就是说,一个贫困家庭如果有一个学生就读职业教育,也就基本上能够脱贫致富了。”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脱贫攻坚、率先“摘帽”的路上,吉安市抓准“穷根”,加大教育扶贫投入,让贫困家庭在教育上首先“富裕”起来。吉安市教育局局长张万安:
(录音):“2015年,我们全市用于教育投入达到35个亿,其中教育扶贫达到4个亿,占11%,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投入,使我们教育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基石,成为脱贫致富的“引擎”,成为脱贫致富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