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的“老保姆”邱永梅:为老人构筑“温馨港湾”

07.10.2014  15:16

  一道道皱纹,填满了他为老人无私奉献的岁月;一根根白发,收藏了他不厌其烦为老人构筑“温馨港湾”的付出。邱永梅不分白天与黑夜,穿行在敬老院里的每个角落,换来了院内老人深情一句:他是我们的“老保姆”。近日,追寻着这位“老保姆”一心向善的脚步,记者走进了赣县沙地镇敬老院。

  凉凉微风掠过,沙地镇敬老院内,几位正在聊天的老人,几棵结了果的柚子树,一群正在啄食的小鸡,呈现出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看到有人来,一位银发老人走了出来。“大爷,请问邱永梅在不?”记者话音一落,老人笑了笑,回道“找我呀。”记者上前与他握手,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一双充满和善的眼睛,令人记忆深刻。

  邱永梅今年81岁,党龄62年。在到敬老院工作前,曾担任过沙地镇螺田大队民兵营长、沙地公社螺田大队书记、公社企业办主任等。在圩镇上的螺田村,邱永梅带领村民自力更生,组建了螺田大队手工业综合场,带头筹集资金,建造了螺田大队办公用房,改造了螺田河,架起了螺田桥。

  “我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不值一提。”面对他的事迹,邱永梅不愿说太多。但镇里乡亲们却说,邱永梅办了很多实事、好事。1985年,组织上考虑到邱永梅年纪大了,将他安排到沙地敬老院当院长。

  当时,敬老院房子破败不堪,一心想为老人筑起“温馨港湾”的邱永梅看见后,多次向当地政府汇报,申请房屋修缮经费。为了节省开支,邱永梅决定自己动手,把房子盖起来。于是,他学习泥水、木匠等手艺,参与施工。在邱永梅的努力下,1994年至1997年间,敬老院每年都盖上一栋新楼房。从那以后,4栋红砖小楼房围成了一个小院子,敬老院里的老人都笑了。

  岁月不饶人,1999年,邱永梅到了退休年龄,院内不少老人偷偷抹眼泪。

  退休后,邱永梅不仅没有忘记敬老院,还时常询问院内老人的身体状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退休不离岗,经常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2007年,邱永梅向敬老院提出:义务返院。邱永梅的坚持,感动了敬老院,得到了组织上的同意。

  在敬老院的每一天,邱永梅最关心的就是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今年77岁的谢凤英,患有脑梗塞,腿脚也不方便。邱永梅经常背着她去当地卫生院看病,遇到下雨天,他还会请医生到敬老院来,为她治疗。同时,不定期地嘱咐食堂阿姨给她“开小灶”,补食营养餐。如今,谢凤英已基本康复。回忆起邱永梅悉心照料自己的那段时光,她很感激:“如果没有他在,我可能还躺在床上起不来。

  在邱永梅看来,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从1985年至今,他先后为30多个老人料理了后事。每当这时,邱永梅都要忍着心痛,给逝去的老人擦身换衣,点灯怀念。“虽然大部分都是孤寡老人,也要让他们庄重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邱永梅感叹。

  不停的脚步,不灭的信仰。每天清晨,他早起打扫院内卫生。每逢佳节,他主动组织大家开展娱乐活动。久而久之,邱永梅被沙地镇敬老院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保姆”。采访结束时,记者看着邱永梅搀着谢凤英缓缓走向食堂,不由想起了邱永梅爱说的那句话:“我不是为了得到照顾,就是想多照顾别人。

  【记者手记】

  81岁的邱永梅,本该安享晚年,却仍在无私奉献,义务照顾敬老院的老人们。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位不善于表达、更不乐于表功的老党员,用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对无私奉献的理解。文中事迹,虽然只是邱永梅生活中的星星点点,但恰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体现了一位老党员一生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江西日报见习记者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