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路子” 发展“成样子”[图]
人们渴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开心的社区乐园。本报记者万芸芸摄
◎“异化”的服务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顾名思义就是为群众提供文化学习的平台,一般是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让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参与进来,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曾经“辉煌”的、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慢慢“沉寂”了,很多群众甚至根本不了解它们的用途。
作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有着一个辉煌的过去: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首批“全国工会系统示范工人文化宫”,在1980年至2002年间,开展阵地活动2万余次,活动项目100多个,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开办各种培训班6千余个,培训学员25万余人,极大提升了我省职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状况……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工人文化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一提起身处闹市的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公交站台名称,或者是某某KTV等娱乐场所的所在地,它那紧闭的大门似乎并不被人注意,而它已经搬往红谷滩的新址也鲜为人知。
曾经火热的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越来越陌生。1月底的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经进入“寒假”阶段,一楼的维权服务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大门紧锁,大厅中间立着的“春季儿童招生”“春季妇女招生”及某舞蹈机构的培训广告,十分醒目。按照楼层提示,记者来到3楼的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走进办公室咨询相关的活动,看到一张“2015年春季江西省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培训总课程表”上,美术、珠心算、电子琴等培训的收费在300到900元之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是寒假,没有什么活动,目前正在进行春季招生。”
同样已经“闭门”的还有南昌市少年宫,少年宫右侧宣传栏上全是今年春季招生简章,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已经放假,寒假不会有什么活动。”南昌十中的语文老师黄燕告诉记者:“现在的少年宫和培训中心差不多,让人感觉和孩子上的兴趣班没有差异。”
◎尴尬的场馆现状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越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有人说,博物馆是“个性化的文化表情”,在那里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1月24日下午,省博物馆展馆内零星站着几个市民,观赏人员的稀少更加凸显博物馆的空旷。在主馆前的绿化带上,一位戴着棒球帽的长发女子正在遛狗,略显沉闷的博物馆竟因此有了一点生气。
“我感觉博物馆的管理很松散,太不正规。”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四学生何敏趁着放假,和几位同学一同前来,她认为博物馆是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是外地人,来江西4年了,想在离开之前对江西有个全面的了解,于是来到博物馆,但是挺失望的。”何敏所说的失望,来自于在假山后面正打瞌睡的保安,还有馆里关闭的电子讲解屏,“没有讲解人员,我们想进一步了解馆藏文物都无从下手”。
和何敏一样,她的室友刘琴也感到失望:“我是湖北人,我们进湖北省博物馆要过机检,任何液体都不能带进去,而且需凭身份证领票,因为参观的人太多,博物馆每天还定额放票。而这里可以随意进出,刚刚我们还在大门口看到有人遛狗。”
对于“别人家”的博物馆,何敏还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体会:去年她前往湖南访友,特意去了一趟湖南省博物馆,在进入博物馆之后不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先后进来的十几名游客聚集在一块,给大家当讲解员,义务带领市民进行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在那里,我们感受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感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贴心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完善设施,还要有细致的服务。”
◎新兴的文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住宅小区的规模在逐渐增长,与此同时,社区开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月底的一个非周末上午,媒体人右军在自己居住的南昌世纪中央城小区看到了一幅令她吃惊的画面:那天,她临时回家拿采访材料,经过小区中央的亭子,看到几个人正在亭内安静地翻书,这样的场景她觉得只有在校园里才能看到。
那个亭子是小区的鸟巢书屋所在地,由社区与一个社会机构合作兴建,在这个微型的图书馆里,有20本原始书,社区居民可24小时免费就地取阅,他们还可以将书借阅回家,但必须遵循“带走一本书,留下一本书”的原则。在此读书的刘国恩老人告诉右军:“小区门口就是孙子就读的幼儿园,我在这里看看书,等到下课时间就出去接孙子回家。”
相比鸟巢书屋的“迷你”,不远处的社区书吧则要大气得多,其中的人文社科书籍超过800本,考虑到老年读者比较多,社区特别增加了休闲养生类书籍的数量,居民还可以在书吧品茶,悠然自得。
不仅如此,在该住宅小区管委会的办公用房内,设有约160平方米的小型剧场,场内配有点歌机及音响设备,100平方米的舞蹈房、茶社、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为提升文艺队伍全面发展,社区还添置了电子琴、二胡、锣鼓等设施。世纪中央城社区党支部书记许萍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可没有闲着,我们现在有器乐队、合唱队、健身操队、民族舞队、锣鼓队、时装表演队,经常参与活动的居民达到90多人,我们已经组织了红歌会、邻里节、广场舞比赛、新年联欢会等各类文化活动30余次。”
“现在变了,以前大家进行文化活动可能要去图书馆、文化宫,现在只要社区文化服务设施跟上,就能够大大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右军认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会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改进的探索之路
“身份的尴尬,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南昌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于秀海向记者介绍,工人文化宫一方面是自收自支的文化机构,另一方面又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前者要求生存、求经济效益,后者要求服务、求社会效益。“目前,我们的收入是500多万元,支出却达到700多万元。工人文化宫的编制数为110人,在编人员却只有47人,且中老年居多,这些员工的活动策划、统筹等专业知识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秀海认为,因为缺乏相应的政策、经费支持,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工人文化宫发展的一个因素。
“此外,当前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兴趣爱好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多元化,工人文化宫也开展了理发、插花等再就业培训,但咨询报名的市民却十分少,取得的效果并不好。于秀海告诉记者:“现在网络、报纸、手机、各类培训机构迅速崛起,人们获取信息渠道不断丰富,我们的培训内容需要不断升级,来增加吸引力。”他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紧随时代,积极结合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目前,位于红谷滩绿茵路西侧的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文体中心部分场馆已经对外开放,主楼内设有职工书屋、多功能厅、培训学校、棋牌室、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动感操房、瑜伽房等十多个活动项目,职工书屋藏书达到2万册,并将继续添置新书,拥有可供上网浏览新闻、阅读书籍的电脑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陈建文告诉记者:“拿电影送下乡来说,我们希望结合新农村建设,增建一些较大的礼堂,这样不仅是放电影,还能为文化送下乡提供场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仅要强化在设施配套上的建设,在服务等方面的细节也要不断跟上。”
江西日报记者 游 静 万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