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文化建设要舍弃面子接地气惠民生

28.02.2014  11:47

    文化是传承历史、凝聚力量的精神体现,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在有些地方,打着文化的牌子盖了不少剧院、文化馆,却专供领导干部,对民众开放少。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25日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如果文化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百姓,这个文化就不叫文化,就成面子工程了。”(今视网 2月26日)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尤其在宋明时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代表。当下,江西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迈进。笔者以为,江西要扎扎实实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但更要舍弃那些为了面子而建的华而不实的文化馆、剧院,花力气沉下去接地气,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民众奉上精神大餐,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当前,一些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群众意识,忽略了文化建设的宗旨和出发点,只是简单地追求数量、规模,建设了不少豪华文化服务设施,令民众“只可远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反而会造成文化的畸形甚至贫瘠。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政府有义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因此文化建设必须贴近人民群众,才能不偏离方向。文化建设如果不能为民众服务,便失去了其惠民、利民的本质,即便表面再富丽堂皇也走不进群众的内心。

  江西的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建设也必须跟上甚至要超前。在很大程度上,文化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是城市形象的代表。而衡量一个地区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其参照物不是不断累加的文化服务设施数量,而是文化惠民的程度。

  简而言之,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的心声,听取群众的意见,花力气沉下去接地气。对于具有璀璨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红色故都而言,江西的文化建设更要体现其人文情怀,坚持历史和实际相统一,创建“名副其实”的文化惠民工程,汇聚各方力量,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陶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