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的“礼让”应是相互的
3月份,青岛市公安交警部门连续两次向社会公示了驾车不礼让行人的驾驶人名单。自2016年5月青岛开展“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以来,交警部门已经查纠不礼让行人违法3000余起。近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能主动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驾驶员仅三成左右,“礼让斑马线”任重而道远。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对于驾驶员不主动礼让的行为,行人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走到斑马线前基本会停下来观察,看到车辆距离足够远时才会选择过马路。(3月27日 齐鲁网)
“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项已写入法律的内容,“礼让斑马线”活动,其本意也是让法规形成自觉,令安全得以保障。但“礼让”不应仅限于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也应有基本的“礼貌”。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礼”的意识曾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些环境场合当中,“礼”的意识却没有表现出来,导致不同的群体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车的司机”和“无车的行人”在道路交通场合中也一样。行人总抱怨司机开得太快,司机也总抱怨行人走得太慢,相互间缺乏应有的理解,又怎么会让司机愿意礼让行人呢?
可以看到,有的行人将“礼让”当成一种“自然”。无论交通环境如何,自由穿梭在马路上,不看车辆行驶状况突然穿过;当司机停车礼让时,刻意逗留在延长线外,或低头玩弄手机慢慢悠悠走过;斑马线就在前方不远,为图少走几步的方便,游离在斑马线之外。等等举动,在司机眼中,也就是一种对“停车礼让”的不尊敬,那有多少司机会持续“容忍”下去呢?不少地区“礼让斑马线”之所以能执行得好,在于不少行人能将“交通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古人说:“待之以礼,还之以及。”尊敬是需要相互的,机动车作为道路行驶中的“强势者”,礼让行人既出于法律的规定,也处于自身的道德需求。行人在机动车停车礼让时,也不应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面对机动车的靠近,摆一摆手势示意司机,迈一迈步伐加快行进,看一看路况择机而动。因为特殊原因走得慢的,得向司机投向抱歉的眼光;需要路边等待不前行的,可向司机示意开车通过。行人能对司机开车报以礼貌,司机也会对行人报以礼让,交通文明也随之而来。
记得在“礼让斑马线”活动当中,有一个标语写得好:“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善。”我们在大力纠治少数司机不礼让行人的行为时,也应提倡行人能尊敬司机,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穿马路,不刻意逗留,不刻意慢走,少玩手机,不准打闹。让文明礼貌固化在每一个人的意识当中,“礼让斑马线”才会开展得更好。
文/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