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合格;在省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成绩位居前三;全市唯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重点监测县”通过省级实地考核达标;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2014年,对于新干教育来说,实属不易,一张张靓丽的“国字号”、“省字号”名片,见证着新干在打造教育强县的路上铿锵步履。
合力同为,“三方联动”促投入保障全力到位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强化共识,高位推动,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通过“财政投、部门帮、社会筹”等方式,着力凝聚全民办教育的合力。财政投入下好先手棋。该县坚持把教育放在民生事业的首位。先后开展了两次教育大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强县意见》和《关于深化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两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项教育政策税费、各类教育经费和教育民生资金,优先保障“三个增长”。近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2.4亿,占总支出的23.4%。每年政府民生工程十件实事优先安排教育建设项目。部门帮扶做好加减法。明确所有校建项目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对涉及学校建设用地由乡镇、村组无偿提供,有关教育教学设施由职能部门倾力支持,其中仅建设用地就达400余亩。社会筹资打好亲情牌。巧借老区牌、乡土牌、校友牌等亲情牌,争取社会各界爱心资助2800万元,形成了村民集资兴教、企业出资助教、侨胞捐资援教的良好氛围。财政的有力保障,乡镇部门的倾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捐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同标,“三措并举”促办学条件全力改善
为满足老百姓好上学、上好学的迫切愿望,该县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规划中精心统筹。在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设施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该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分类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制定了“新干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中,做到既注重城区学校增点扩容,缓解办学压力,更加注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将标准化建设重点放在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学校校容校貌的整体提升。推进中注重协调。在城区开发中坚持教育发展“三个优先”,即教育网点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供应、教育项目优先建设。针对校园建设项目小且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实行“四集中”管理,即小型项目集中捆绑招标,建筑质量集中分片监理,校建手续集中平台办理,设计布局集中团队指导,实现了进度、质量、品位三促进。建设中突出实效。一方面主攻薄弱。集中力量解决城区班额大、农村基础差、特教水平低、信息化起步晚等教育共性难题,补齐“短板”。三年来,投入资金2.09亿元,新建校舍11.3万平方米,改造校舍3.1万平方米。城区增加学位5000个,高标准建设了特教新校;农村所有村小完成重建或改建,生均校舍基本达标;城乡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另一方面提升品位。投资2600万元,按照所有学生用上新课桌椅、新床位(寄宿生)、新餐位的“三新”标准,所有学校配齐节能热水系统、独立功能用房、塑胶跑道操场的“三齐”目标,全力改善学生学习生活设施。
城乡同步,“三管齐下”促教育内涵全力提升
为顺应教育发展新形势,该县在抓硬件的同时,注重各学校“软实力”共同提升,立足“三个均衡”,以“水涨”带动“船高”。强师资优结构。实施农村新教师和城区骨干教师间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新进教师优先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着力化解农村师资偏少问题。同步跟进“高效课堂”、“百校千课”和“专业化成长十个一”三大强师能工程,组织开展了教学指导团队以点带面、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以强带弱、乡镇中心小学教师走教以乡带村“三带”活动,促进城乡间、校际间教师沟通与交流,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得以增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杨乐如、省师德标兵邹小明等一批先进典型。夯基础创特色。文化教育以“高效课堂”改革和信息化装备为契机,推动城乡学校同步实施课改、同步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促进城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素质教育紧贴吉安市“体艺1+1”工程,全面推行“每天一小时,每周一个下午阳光体艺活动”制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县体艺参赛队先后夺得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一等奖,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组第一名,全市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二名;郭佳峰夺得青奥会散打冠军,吴宇昂先后夺得400米短跑世界青年锦标赛季军、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亚军。特色创建以“一校一品”活动为载体,结合乡村风土民情或文化传统,打造了剪纸、航模、竹马舞等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剪纸特色教学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专题报道。抓规范重细节。以“精细、精致”为目标,在加强规范办学、依法治校的基础上,突出抓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三化进校园”和“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围绕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和经典文化,对校园墙面、楼道、设施巧妙布置;着力推广宿舍“六个一条线”、食堂“光桌行动”、师生“日行一善”等养成教育,使积极向上、文明向善的校园风貌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