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猪倌”缘何变“菇农”
20.06.2015 11:25
本文来源: 新闻门户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新干县沂江乡塔下村邹思军家的养猪场,臭烘烘的猪粪不见了,猪栏内养的400多头猪全换成了一排排飘着清香的竹架。邹思军说,出菇时,整个猪场溢满菇香,种菇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猪场还是那个猪场,但邹思军的身份却由“猪倌”变成了“菇农”。站在菇房前,邹思军给记者算起账来:以前,每年养猪投入100万元,收益维持在10万元左右;现在,每年种菇投入14万元,收益却可达8万元。“由于猪场靠近村庄,村民经常来提意见,说污染环境。现在好了,再也没有人上门找麻烦了。”猪场变菇房,让邹思军赚钱时心情轻松了不少。
去年以来,新干县大力推动生猪污染治理,规定村庄周边300米至500米范围内一律禁止养猪。然而,全县有1000多户生猪养殖户,其中沂江乡就达88户。沂江乡尝试了多种办法,但阻力重重。于是沂江乡开始转换工作思路——引导猪场转型生产。
思路决定出路。沂江乡组织人员认真调研,带着养猪户一起到永丰县参观考察,学习双胞菇种植新技术。看到双胞菇种植带来的巨大效益,“猪倌”们很快由“要我转”向“我要转”演变。
沂江乡因势利导,对转型的生猪养殖户给予鼓励和扶持。“每平方米有10元补助。”邹思军告诉记者,猪场变菇房,转型简单易操作,有政府补贴,自己花钱不多,且收益稳定,再也不用为环保而烦恼。
目前,沂江乡成功转型猪场两家,双胞菇种植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其他“猪倌”也陆续到邹思军等已转型的猪场里参观取经。“政府为我们找到出路,我们没理由不支持转型。”沂江乡养殖户江六香说出了众多“猪倌”的心声。(彭建新 记者 宋 茜)
本文来源: 新闻门户
20.06.2015 11:25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