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起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0.03.2015  15:59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听两会特别报道《新常态新起点》第五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山东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区,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说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杨宜新,直言不讳:农民进城有顾虑,他们担心户口进入城镇后权益受到影响。城镇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承载力不强,尤其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总量和空间布局,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

  发展步入关键的“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化率不断刷新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的文化、医疗、教育条件,交通环境,都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这样就不会大量的涌到城市中来。

  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全国人大代表,葫芦岛市市长都本伟: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必须通过农业的产业化来带动,比如农产品的深加工,这些企业发展起来了,就能就近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中,“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长陈金彪:影响“人的城镇化”推进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我们现在给户籍制附加了过多的社会功能,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就业、就学、保障等一系列的不平衡。

  除此之外,土地流转制度也是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农民杨慧芝认为,现在农民对于土地有了更多的依赖:因为现在农村有土地确权,这个老表他户口迁出去了,他就怕家里分不到田分不到山。

  吉林代表郭乃硕表示,要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必须尽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这块沉睡多少年的土地,变成农民手中活的资本,尽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办证问题,这样农民可以带地入城了。

  在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真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要适时适度,不去搞一刀切,在规划区内符合条件的、有财力支撑的、能够体现公共服务均等的、能够解决农民进城变市民的,那你就做,不具备这些条件一定不要勉强。

  湖北代表程少云表示,“就近城镇化”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满足就近需要的教育、文化、医疗,城乡一体的供水、宽带,环境很优美,吸引与之相配套产业,吸引农村人口不要走太远,就近享受很好的公共服务,就近享受亲情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