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里如何看出人品

10.06.2015  17:44

  近日,北京、杭州两地出现“无人超市”,没有营业员,购物付款全自助。付不付钱、付多少全由顾客定,就算拿了东西就走也不会有人阻拦。测信结果喜忧参半,有人主动刷卡结账,也有人抱走昂贵烟酒,只付了10元。据钱江晚报报道,在杭州无人超市实验一天,付款率为82%。

  对此,有门户网站做了一调查(截止8日下午六点),结果显示:87%左右的人会如实结账。这与杭州实验一天的结果相接近。但当调查到“无人超市在中国可行吗”,则有73%以上的人表示不可行。这似乎出现一个悖论:为何那么多人会选择如实结账,却又觉得无人超市模式不可行呢?我想,大抵还是对社会信用状况以及人性弱点表示担忧。大家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无人超市里何以“无人品”?

  我倒觉得对他人诚信问题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固然我们看到报道中,存在一些贪小便宜、不付账的行为,但整体上看,状况并未像想象中的那么差,87%选择会如实结账和82%的付款率就说明了问题。

  考察一个社会的诚信,不应该因个别人行为失德便否定整体。因为你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是对人性的试验,要知道人性是经不起测试的。而当考察一群人或者一个团体时,它已成一种社会行为,整体上它若没有太大偏差,我们应当予以肯定。

  还有说当前国人的诚信问题一直是大问题,这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认为这种老调还是少重提,毕竟诚信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关键要看我们在征信方面做了多少,要是还停留在前些年对社会诚信的刻板印象上,只能是观察者智力上的偷懒。

  再说,这些年,我们有关诚信体系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中。我们个人也意识到信用在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今年,央行更是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民间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征信的市场化。

  这些市场机构,目前都在紧锣密鼓推进自己的征信产品。在征信方面,“无人超市”也算是迈出了实际的步伐。社会信用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市场经济时代,若只是停留在“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道德说教上,没有合适的商业的设计,诚信只能是一种“传统美德”,全凭自觉。

  要看到,推行“无人超市”的机构,便是8家民间征信机构之一。这样的机构推行无人超市,要比那些之前“无人商店”“无人摊位”“无人报刊亭”等个人性质的商业模式更成熟,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目前这场“无人超市”的实验,毕竟只是在个别地方,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若要真正走向市场,还有待更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验证。

  我们也看到,也有人质疑“无人超市”是有关机构的商业噱头,炒作而已。这种一见商业便产生“负面联想”的想法,我觉得有些杯弓蛇影。不管炒作不炒作,有无商业噱头,商业模式和利益就在那里,这些机构不做,还有其他的为了逐利也会去做。社会诚信体系,就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没有商业模式的尝试和成熟,社会诚信体系也只是个人的道德自觉而已,难以成为社会运行的一种良性机制。

  就此讲,在“无人超市”里,我们看到的诚信问题,别因噎废食。这种商业尝试,也是对征信的尝试,即便有商业炒作嫌疑,我觉得亦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