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玉山县冰溪中心小学副校长、省骨干教师王丹,带着本校3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仙岩中心小学的八都完小开展支教帮扶活动,让一向教学质量低下的八都小学师生看到了振兴的希望。
仙岩小学校长邱在泽高兴地说:“我们县里不但新出台了关于叫停选拔农村学校教师进城任教的文件,还强化了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力度。这套‘组合拳’真是让我们农村学校拍手叫好。”
玉山县有学校220所,而县城学校仅有9所。近年来,该县农村教育逐渐萎缩,教育质量滑坡,导致学生流向城区学校,进而加剧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
该县教体局局长李易山说:“一些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后,为了照顾他们,年迈的爷爷奶奶只得跟着进城陪读。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人是从微薄的家庭收入中拿出钱来租房子陪读。作为教育工作者,办好农村教育是我们的重任啊!”
为此,玉山县把补长农村教育这块短板,作为实现城乡教育深度均衡发展的突破口。该县决定最少停止两年时间公开从农村学校选拔优秀教师进城,以稳定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同时,着力增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造血”功能,改革城区学校的支教方式,实行县城教师下乡挂职制度。文件规定,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按不低于3%的比例,选派骨干教师下乡挂职。对挂职的教师,要在生活条件、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予以切实照顾。
玉山县今年暑假新招264名教师。县里规定,80%的新聘教师直接分配到农村学校,尤其是老区、山区“两区”学校。20%新聘教师先在城区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两年后再去农村学校任教。这样的培养方式,消除了以往村小教师业务水平难以提升的弊端。
樟村小学校长王长飞说:“樟村小学就是县里教育新规的受益者。”
樟村小学离县城有45公里,虽然每年都有一些年轻教师分配到这里,但好景不长。年轻教师大都想方设法考进县城,因而,该校教师的流动极为频繁,教师出现“负增长”,只剩下本地的老教师。按王长飞的话说,现在好了,年轻教师留住了,还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
李易山说:“每年公选农村教师进城,对教师的个人发展的确有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部分教师长期把精力放在‘迎考’上,而且能够考上的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一个新教师要真正成长起来,需要5至8年的培养时间。一些教师刚刚能够挑重担了,人却考走了,学校元气大伤。对那些偏远的山区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困局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该县还决定,把全县中小学划分成几大协作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做“领头羊”,将原来的“教研共同体”改为“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城区学校的名师要跨校师徒结对,引领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农村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逸夫小学校长陈维荣介绍说:“我们以往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只是派一两名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上一两节课。现在,按照县里的新规定,我们派去的老师要在学校蹲一个星期,带徒弟,课前指导,课后点评,为农村学校‘授之以渔’,打牢农村学校质量提升的根基。”
通过组建“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使联动教研活动成为优质资源共享和思想碰撞的平台,深受农村学校的欢迎,也促使玉山县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文章链接: 玉山以城带乡为农村学校“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