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里话“雷锋”:今天中国人如何学雷锋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彭大伟 曾鼐)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从1963年第一个学雷锋纪念日算起,学雷锋活动在中国已经步入第51个年头。
51年过去,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如何看待雷锋?社会是否仍需要雷锋所代表的精神?记者今日在北京随机采访了来自不同省份的民众,试图一窥究竟。
“我每天边干活,边帮大家指路,就是在学雷锋啊。”正在帮客人结账的徐庆笑着说。
徐庆的家在山东。已在北京西客站北进站口旁的小超市工作近5年的他表示,每天为数十名外地旅客“指路”早已成为自己的份内活,“学雷锋就是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来自山西太原的冯丹今年23岁。作为“90后”,冯丹从小学课本里学到过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她认为,学雷锋就是“助人为乐,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雷锋精神现在肯定还需要噻!”从重庆来北京办事的莫昌惠表示,58岁的她从小就受教育要学雷锋助人为乐,连她4岁的小孙子现在也知道雷锋,“他一看到街上有可怜的人就喊我们撒钱给人家。”
对于在北京西站036候车室工作的耿谊来说,“助人为乐”只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036候车室是一个服务于老幼病残孕等旅客的候车专区,备有轮椅、担架供病重、残疾旅客免费使用,能容纳约500个旅客。
耿谊的任务是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帮助,协助办理登车手续、接送上车等。由于每天要来回往返候车室和列车数次,耿谊笑称“屁股一天都挨不着板凳”。
耿谊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一些病人家庭,“很多患者的家属,会跑过来说帮帮我们吧。”接受采访时,耿谊正推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男孩急着向列车走去。
轮椅旁男孩的母亲杨翠平告诉记者,儿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行走不便,有工作人员看到后推来了轮椅,“很方便,没想到还免费。”
不过,学雷锋也难免会遭遇不理解甚至质疑。正如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讨论。
“有时推着轮椅过去,旅客会比较戒备,会不断问‘要钱吗’,甚至怀疑我们到底是不是工作人员。”036候车室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耿谊也同样表示,“有时会挺为难的,比如会碰到一些比较无理的要求,没有车票非要上车等等,会多花些时间跟他们解释一下。”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邓赐平向记者表示,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多元,也更加良莠不齐,再加上商业文化和社会诚信缺失等问题,都使得雷锋精神和一些传统美德在今天受到冲击。
邓赐平认为,未来应推动教育机制创新,使传统美德更好地得到继承。(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