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旧广武村存晚清精美民居 因资金缺乏开发无果
旧广武村,位于朔州山阴县张家庄乡南。
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始建于辽、金,为雁门关之山前防御据点。今存较完整的古城墙系明、清修建,城墙东西长300米,南北长500米,城高8.2米,女儿墙高1.7米,墙基宽6米,有东、西、南三门,是我国现存辽代古城最完整的一座。“没沾上多大的光。”这座城里的上千村民,自2002年朔州谋划广武旅游开发起,就希望“搭车”致富。
然而,12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看到希冀的结果,“开发得太慢了。”
追溯:一座城池期待保护
记者第一次到旧广武村,是2011年2月25日——其时,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刚刚通过专家评审。
那时,旧广武城岌岌可危,南城门门洞内侧两边的根基已经缺损,用几块大青石水泥勾缝支撑着。原有的一个瓮城,只残留下一截不足两米高、三米长的土墙,还被风雨剥蚀得七高八低,孤苦伶仃地守在城门对面。而古城的西墙,更让记者心惊:城墙下是一溜耕地,因土壤中盐碱含量高,墙根部的城砖被腐蚀得痕迹有一米多高,砖皮变色大量剥落,与其上的砖色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两段将近百米的城墙已经坍塌,裸露出夯土;西门原有的城楼已不复存在,只是一个宽阔的平台,枯草丛生。
当时,山阴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恒福对记者说,为保护和开发旧广武城,朔州市和山阴县早就开始发力:2002年,朔州市委市政府谋划广武旅游区开发;为配合旅游开发,省交通厅在建设大运高速公路时,特在新旧广武城之间设了一个出口;2005年年底,在城西七八百米远的地方,山阴县政府投资近700万元,建起占地400亩的旧广武移民新村;2008年6月,山阴县投资千万元开发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但对旧广武城只是进行日常管护,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开发措施。同年2月27日,本报用一个整版刊发稿件《千年旧广武城期待开发保护》。
问题:资金缺乏制约开发
12月29日,记者再次来到旧广武城,围着城墙转了一圈,终于看到一座城“该有”的模样:城门和城墙都已修复加固。
广武博物馆馆长王晓航说,山西晚报报道后不久,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新的规划就获批,旅游区的定位是,以旧广武城为物质载体,集保护、观光、休闲、边塞军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古城古村旅游功能区。站在西门城楼的遗址上,王晓航说,作为古城墙加固修复的第一期工程,城墙外部工程现已完成。第二期工程将重点修缮恢复东、西、南三座城门楼,恢复城内的烽火台,供游人登高俯瞰全城;保留和修复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民居,将城中部分建筑改建成与古代军事生活、生产以及地方民俗相关的游憩、休闲设施;对古城中央两条主街(十字街)进行重点景观改造设计。而整治东面城墙的南段以及南面城墙段的顶部甬道,修复需要居民的迁出,“原来城墙底宽6米,顶宽3米,车辆可以通行的,现在一个人走都够呛。”
记者看到,紧贴城墙内侧夯土层的,是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一间间民居。王晓航说,古城内房屋约1260间,占地22680㎡。全村住户530户,常在家的1000多人,“城南房屋建筑年代较早,多为土木结构,所以老旧院落居多;城北以前为空置地,房屋建筑年代较晚,建筑风格偏现代化。”要想把城墙完全复原,就需要有许多居民迁出,这就涉及大量资金。
王晓航认为,资金缺乏制约了旧广武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旧广武村旅游开发量大面广,工程密集,对投资人的资金实力、筹资能力、资金运用和管理水平都是很大的挑战。他建议,开发应采用“政府规划、市场包装、企业运作”的模式。
看点:晚清民居构造精美
王晓航说,旧广武城里,晚清民居也是一大看点。
他领着记者来到东街王家。王家影壁长3.5米,宽0.8米,为民国时期任山西省委秘书长的王华青祖上清代所建,延用至今,现作为院墙使用。
70岁的温达老人如今还住在王家的围房内,他说:“我打小就住在这儿,这里是长工们住的地方,东面的四合院是王家主人住的地方。”
坐南朝北,条石砌基,青砖砌筑,边墙上方正中砖雕垂莲柱各1枚,虽是下人住的围房院,即使已显破败,仍能看到构造之精美。王晓航说,从这些建筑风格,就能看出主人当年的财力和社会地位。
另一处赵宅,原是清代富户赵询所建宅院。大门坐南朝北,宽3.4米,深4.35米,建筑面积约14.8平方米。大门为砖木结构,设板门两扇。每扇门上饰铁门钉4行,每行7颗。门上加设如意纹铁钹、寿字纹包叶等精致铁饰。
84岁的马海如依然居住祖上所传宅院里。宅院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祖上所建,延用至今。现仅存东房,坐东朝西,南北宽15米,东西长7.4米,建筑面积111平方米。东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前出廊,悬山顶,筒板瓦覆盖。墀头、屋脊砖雕,图案精致。廊柱下设鼓镜石柱础,上雕鼓钉、鼓环。
王晓航说,这些独特的隔街照壁、院落结构和建筑风格,是当时居民原生态生活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成为待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
城内西南角,耸立着两株挺拔茂盛的古柏树,据考证已有800余年历史。两柏一雌一雄,相距4米,高约17米,雌柏周长3.2米,雄柏周长3.14米,全国罕见。
憧憬:引资开发打造品牌
12月10日,在山阴县大广武旅游区综合开发规划汇报会上,北京一旅游公司从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旧广武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设计、文物保护等方面,对广武景区规划方案进行了汇报。
会上,朔州市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朔州要实现转型发展,就要依托广武这种大景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不能只盯着广武大景区的历史文物价值,还要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避暑宜居等诸多价值因素整合起来考虑,力争将广武大景区打造成为朔州转型发展的标杆工程。这又给赵栓成打了一剂强心针,“市政府倾力打造大广武景区的决心,为旧广武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有专家认为,旧广武城近年来虽然做了城墙修复、街道改造等工程,也举办了一次摄影节活动,但都属于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和村容村貌整治方面的工作,专门针对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还比较落后。村民对旅游开发的高心理预期,与投资开发的缓慢脚步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对于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虽比较积极,但由于缺乏政策跟进,目前处于盲目等待状态。专家提出如下解决办法,引进外部资金,吸引有大型景区开发、促销、管理成熟经验的企业进入,合作开发;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村民给予适当补贴,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帮助完善民房改造及其他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把产品投入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国度的人群前来观光消费。
王晓航说,我省一家公司已和山阴县达成开发旧广武城的意向,“大家都期盼,不久的将来,旧广武城能像平遥古城、皇城相府,成为全国知名乃至闻名世界的旅游品牌。”(记者 王晋飞)
○特写
上千村民的殷切期盼
54岁的赵栓成当了旧广武村10年的村委主任。谈及开发,他直言不讳:“开发得太慢了,大家都说前景好,可是旅游带来的收入还很少。”
这几年,市县两级相继投入资金,陆续修建完善了汉墓广场、汉墓博物馆、明长城登山步道、明长城停车场、旧广武城墙、栈道等,赵栓成说,村里头脑灵活的人开始经营农家乐、乡村饭店,大大小小有14户,“今年每户平均纯收入4到5万元,但惠及的村民还是太少。”
旧广武村旅游开发确实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距朔州市区40多公里,南距雁门仅5公里,紧邻朔广线、广梵线、G208国道和大运高速公路。为了能使旧广武城“拿得出手”,各方都在努力。2012年,村委会出资3.4万元,在村外围东西南三面铺设了砂石道路;省旅游局出资对古城墙及城门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山阴县举办了“我家在长城下”摄影展,16个专题铺陈于16座古朴的宅院中,宅院的主人或邻居就是照片中的主角;2013年,市、县政府出资400万元,进行了村内街道硬化、上下水管网、仿古路灯安装等。
赵栓成说,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但留不住,最多在农家乐吃顿饭就走了,“景区旅游开发有资源无产品、有项目无主体、有宣传无市场。村里人都期待着,守着这个国宝,早点儿过上好日子。”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