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院士评选理应杜绝政府“推荐生”
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是学术机构,本该按学术规律办事。本次院士大会若能在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必将带领两院进入一个崭新的科研发展时期。
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开幕。这次院士大会的主题包括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备受各界瞩目。
在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有的地方和部门让院士称号承载了一些非学术的、带有明显功利性的负担,有的人把有多少院士当作出政绩的一个标志。如此等等,都背离了我国院士制度的本义,必须加以纠正。可以预见,本次院士大会将在这些方面有所动作。
院士制度的改革诉求,其来有自。去年7月,习近平到中科院考察工作,就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和期望。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表明,对院士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理念已十分明确,只待落地开花。
对现行院士制度进行改革,也是来自于现实的要求。一者体现在院士遴选制度上。近年来,有关院士评选的话题时常引起公众关注,院士评选中出现的行政化色彩与非学术因素,尤为社会诟病。如张曙光贿选院士事件、“烟草院士”事件,均伤害了院士制度的公信力。一者出在院士终身制等问题上。院士终身制本无问题,但在国内,院士这个荣誉称号承载了过多的功利性色彩,导致有人挤破头谋求一席之位,有人却又“欲退不能”。
因此,本次院士大会很可能在院士遴选、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等方面改革上取得关键性突破,以更好发挥院士制度在学术进步、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在院士遴选方面,回归院士制度本义的改革方向,就是更加尊重学术规律,以学术成就作为院士评选的主要指标。与此相应,以往存在的由政府部门、单位提名候选人的做法理应退出历史舞台。毕竟,来自政府部门的“推荐生”,往往裹挟一定行政权力,从而变成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例如,张曙光2007年参评院士时,就曾被匿名举报学术成果造假,但铁道部却以盖公章的形式予以否认。
针对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改革,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要把坚持院士称号的荣誉属性作为一个原则。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院士退不退休,关键在于如何把院士这个荣誉称号与明显功利性的东西脱钩。并不是说,院士不退休就必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是说院士退休了,就不能再享有院士的荣誉称号。有必要建立类似荣休院士的制度,这既为院士“减负”,也有利于构建人才梯队。
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是学术机构,本该按学术规律办事。“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是激发创造力、培养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次院士大会若能在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必将带领两院进入一个崭新的科研发展时期。
相关报道见A04版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