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10.10.2014  14:20

发展绩效并不必然转化为政治认同。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首先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从严治党,提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态度之坚决、言辞之峻切,可谓振聋发聩。此前,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他也特别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如此密集而严峻地强调“党建”,其政治深意溢于言表。

在领导干部的政绩坐标中,在面向未来的风险挑战中,“党建”为何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发展政治学研究表明: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从领导一盘散沙的传统社会进入现代中国,到推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

在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的今天,越是面对改革过程中的暗礁、漩涡、激流,就越是需要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这是党建工作所处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方位。一年多来,中央严字当头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正是为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归根结底一句话,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然而,这种总体上、战略上的重要性,一旦具体到某一个地方或者领域,就可能面临着被解构的危险。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执政地位”“党的建设”等宏大命题应该是上级考虑的问题,自己没多大责任;一些部门,有的领导干部把管业务还是管党务分得清清楚楚,甚至以“业务型干部”自居,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内职务;一些单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抓党建是潜绩,抓经济是显绩,因此私心作祟、任意取舍……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如果党组织一盘散沙、涣散无力,如何为长期执政提供组织保障?

更何况,从现实角度出发,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党内生活、组织架构、干部作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改作风与反腐败双管齐下、不断发力,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已经充分证明抓好党建对于赢得民心何等重要。然而,活动固有时间表,党建岂有落幕日?如果抓党建不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思想多元的社会如何激发信念的光亮?在物质冲刷的市场如何保持作风的纯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夯实党组织的纪律性、党内生活的原则性?

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不仅是着眼现实的战略选择,更是一个价值排序的基本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发展绩效并不必然转化为政治认同。经济发展了,但是腐败更严重了,这只会增强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技术进步了,但是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更远了,这只会削弱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党建不抓,作风不改,党心散了,人心伤了,再大的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繁华,不过是水月镜花。因此,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首先就是党要管党;爱党、忧党、兴党、护党,首先就要从严治党。一方面,应该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应该在干部考核中体现“党建导向”,让抓好党建的干部脱颖而出。

人类文明,纵向来看就是历史,横向来看就是社会。从纵向剖析,唐朝魏征发出“守成则难”的慨叹,穿越时空而发人深省;从横向比较,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其中教训令人扼腕。今天,我们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从严治党”的新起点。我们当时刻铭记: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