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一体化两周年系列报道之构建平台篇
新支点助力龙头昂起
打造双城双核,需要战略支点;实现龙头昂起,需要点睛之笔。南昌临空经济区,正是这样一个推进昌九一体化的平台载体。
南昌临空经济区“孕育”于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承担着推进昌九一体化纵深发展战略支点和打造核心增长极主战场的历史使命。成立至今,南昌临空经济区以“小块启动、高举高打”实现“滚动开发、高效发展”,如今羽翼渐丰,振翅欲飞。
抢占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根据发展规划,南昌临空经济区将用3-5年时间形成以3-5家龙头企业为引领、一批“高大上”项目为支撑、临空指向特征明显、产业链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
在此规划引领下,南昌临空经济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在16.8平方公里的直管区,特别是在3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聚焦政策和资源,深入实施建设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战略。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引进了欧菲光产业园、海派手机产业园、鸿利光电产业园等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近200亿元。
目前,落户南昌临空经济区的都是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其中不乏在行业中名列前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中国触控系统和数码成像系统的龙头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3亿元建设的欧菲光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三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的海派手机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不低于6000万部智能手机的年生产出货能力,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80亿元;
中国白光LED器件产业领军者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鸿利光电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25亿元。
一系列“高大上”项目的落户、开工、投产,助推南昌临空经济区朝着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新平台需要新机制。南昌临空经济区正在申报南昌综合保税区,叠加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和口岸物流等功能后,南昌临空经济区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促进南昌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南昌临空经济区已编制完成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监管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正在扎实推进东西向和南北向主干道路建设。
对外开放需要综合保税区的大平台,也需要开放的交通设施提供支撑。为此,南昌临空经济区充分利用坐拥全省唯一的国际干线机场和赣江流域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码头,汇聚铁路、公路的区位资源优势,逐步构建“铁、水、公、机”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夯实对外开放的基础,为承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供交通保障。
记者了解到,金水大道和金山大道将分别于8月、10月通车,届时将进一步强化南昌临空经济区与南昌中心城区的对接,新增一条通往昌北国际机场和九江市的快车道,带动机场发展并拉近昌九两市的“双核距离”;龙头岗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实现与赣江黄金水道连接,为南昌乃至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有力支撑;正在加紧建设的直管区“四横两纵”骨干路网将于明年年底前实现路网环形互通。同时,昌北国际机场T1国际航站楼更新改造工程也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力争机场开辟更多、更优的货运航线,从而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园建设,让南昌临空经济区的交通功能真正“立体”起来。
深耕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作为全省寄予厚望的特别发展区、特别管理区、特别创新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将进一步更新理念,采取一系列变革创新的举措,主动适应并逐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为应对当前以税收优惠吸引企业落户之路越走越窄的形势,南昌临空经济区践行“重资本,轻资产”全新理念,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新路。通过重资本运作,南昌临空经济区采取并购方式,力促全球LED行业龙头的世界500强飞利浦旗下Lumileds的汽车照明系统和大型央企中航科工集团旗下航天通讯板块增量落户;通过轻资产运营,南昌临空经济区鼓励企业回归聚焦主营业务创造利润的本位,为企业代建员工宿舍和标准厂房等非生产性辅助配套设施,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投资成本,大大增强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企业投资园区的积极性。
长期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投融资工作需求。为此,南昌临空经济区以推广PPP模式为契机,实行“股权—产权—地权”的投融资模式,重点推进股权投融资,在小资金撬动大投入以及自我造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该区不仅参与出资发起设立了一支首期规模5亿元的混合所有、混合经营的产业发展定向投资基金,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还积极通过与有关企业进行股权合作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了特定区域、特定项目的开发建设,缓解了融资难。
姜启星 记者 吴思勇 熊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