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谋势乘风起 写在昌九一体化实施两周年 产业发展篇

17.07.2015  12:56

  江西日报记者 刘佳惠子

  中国经济版图上日益清晰的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放眼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南昌、九江联袂演绎的“双城记”正在“热映”。

  一个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的行政中心城市,一个是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重要门户城市——南昌与九江的“联姻”,堪称天作之合。

  产业的全方位融合,是推进昌九一体化,实现区域集合效应的关键一环。昌九一体化战略实施两年来,两市产业联动一体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逐年提高,区域升级龙头效应初步显现。

  “1+1>2”:两市GDP占全省三分之一强

  “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清晰描绘了昌九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如何做强南昌?强攻产业是铸就核心增长极的不二选择。“实现‘四个强起来’,产业是基础,企业是基石。

  如何做大九江?九江发出“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总动员令,把做大工业总量作为“做大九江”的核心内容,全力打造九江工业“升级版”。

  2014年,昌九两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8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34.7%;财政总收入87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4%;固定资产投资5247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5.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7.7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4.6%。

  今年前5个月,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为33.5%、34.2%和46.6%,比2014年占比分别提高0.7、0.2和2个百分点,领跑全省。

  “昌九一体化战略实施两年来,两地经济总量做大,结构更优,南昌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代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先进水平。”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说。

  加速对接南昌,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九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14年GDP、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7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设区市位列第一。

  牵手,承接融合崛起产业高地

  要让“龙头昂起”,既做大昌九经济总量,更要优势互补、对接融入。两市共同编制了昌九一体化产业对接互补规划,充分发挥南昌区域中心和九江港口门户在工业发展中的优势,构建以昌九交通走廊和长江黄金水道为骨架的“T”形“双核”工业总体格局。

  对接互补、错位发展,“双城”分工明确:南昌发挥金融、科研和第三产业优势,集中发展航空制造、汽车、新能源、LED等优势产业,九江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展重工业、船舶制造、钢铁、新能源等产业。

  九江港,我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南昌港,则是赣江第一大港。在昌九一体化发展中,九江港和南昌港牵手,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开通了南昌港至九江港的集装箱支线。去年,3家船舶公司运行这条支线312航次,中转集装箱3.2万标箱。

  九江加大同南昌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服装纺织等产业协作,同时,积极探索“飞地经济”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永修县与南昌经开、小蓝、高新三大园区对接,引进南昌地区的项目16个,签约资金98.5亿元。

  经过两年的努力,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空间支撑和创新支撑明显增强:形成了小蓝汽车及零部件、青山湖区针织服装、高新区光电及通信3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了经开区光电、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安义县铝合金塑钢型材3个100亿元产业集群。

  产业园里,百花齐放。如今,昌九5个工业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省示范产业集群,18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获批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7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形成19个农业产业集群、4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集聚,投资热土活力迸发

  南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离不开九江这一战略“门户”的支持;九江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离不开南昌这一战略“腹地”的支撑。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正成为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支点。

  南昌临空经济区充分利用昌北国际机场、龙头岗综合码头以及铁路、公路汇聚的区位优势,研究推进机场、码头、铁路、公路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临空经济区已成为一片新的投资热土,沿海地区不少重量级的信息产业企业开始在这里集聚,使得南昌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这两年每年年均增长30%以上。

  九江的共青先导区建设掀起新高潮。南湖新区“四横四纵”路网建成使用,共德永大道、共星大道等正在加快推进,共青、德安、永修加快融合;德安县宝塔大道东延线建成完工,共安大道北延线、恒丰工业新区“一横四纵”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先导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共青城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引进手机整机及相关配套企业近50家,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00亿元;成功引进总投资350亿元的汉能光伏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先导区纺织服装企业达到270多家,自主品牌数量占江西省70%以上。

  共青城市创建了全国首家私募资金创新园区,已落户私募基金240多家,资金规模突破120亿元,先导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昌九一体化开启新征程。

  专家解读

  打破产业壁垒 推动区域发展升级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席教授、博导胡大立:昌九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打破产业发展的壁垒,推动区域产业快速发展。昌九一体化打破了产业发展的区域边界、市场边界、技术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使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成为一个统一大市场,使产业发展的状态与过程、手段与目的相统一。这样,有效地降低了产业发展的交易成本。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发挥 “1+1>2”的协同效应,降低了区域产业发展要素成本。昌九一体化能够使区域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土地、用工、融资、供电、燃气等生产要素协同共用,从而产生发挥 “1+1>2”效应。这样,有效降低了产业发展的要素成本。

  有利于优势互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昌九经济带各县(市、区)的区位优势条件各有差异,自然禀赋彼此不同,产业基础各不一样。昌九一体化后,各县(市、区)可以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自己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提高了本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使交通、物流、通信、金融、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商品、资金、劳动力、人才和技术等实现无障碍流动,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市场条件和要素条件。

  按比较优势、优势互补的原则发展各地产业。南昌有科技、金融、研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应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航空制造、软件等高端产业,九江有交通便利水运发达的优势,应引导大运量、大用水的重化工业向沿江集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双赢和多赢为前提,推进昌九经济区的产业融合与发展。

  以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找准各方最佳合作点和突破口,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昌九经济带的各市、县(区)当务之急要重点筛选一批有合作前景和合作意愿、符合比较优势原则的项目组织推进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