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明:莫让高温津贴像古代的“冰政”

15.07.2015  12:29

  人社部等昨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尽管国家早有相关规定,但许多地方仍有不少公众吐槽称“没领到”,高温津贴“缺失”或被偷梁换柱克扣的现象严重。(7月14日《成都商报》)

  中国在许多地方、许多领域、许多单位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本份老实的人吃亏,油头滑脑的人吃香;干活的人低工资,不干活的人高工资;有能力的人被排挤,无能力的人活得滋润;能官清官难被提拔,庸官贪官一路高升。

  事实上,高温津贴的得与不得,只不过是上述不正常社会现象的延续罢了: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的,基本都是奋战在高温环境下的车间一线工人,露天工人;相反,许多工作在空调环境下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反而及时全面享受着高温补贴。

  高温工作要补贴,是因为高温环境下工作,对人身体健康有极大地损害。现代医学证明,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引发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等一系列疾病。若温度达到40度以上,生命中枢就会受到直接威胁。所以,即便是发放几百元的高温津贴,也不足以弥补一线工人的身体损害。更何况,我们高温津贴发放的政策,还存在很大的不公与执行力度上的差别。对不少一线工人来说,所谓的高温津贴,只不过是一种口惠而不实的纸面权利。有些,即使是有,也很少,和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其实,高温补贴在古代就已有之,但那只是照顾官员的福利。比如宋代,为了照顾国家公务员,朝庭设立了“冰政”,包括冰的开凿,用冰井或地窖藏冰,到了夏天,依据官位的大小分别发放相应的冰块降温。如果冰块有限,则会补贴相应的俸禄。

  假如现在高温津贴政策上存在的不公,与执行力度上的差别长期得不到纠正,坐办公室的,吹空调的公务员都享受到了高额高温补贴,而一线工人却没有享受到或得到的高温津贴很少,那么我们这样的高温补贴政策和古代只照顾官员的“冰政”又有何区别?

  高温津贴,顾名思义,只有真正在高温下工作的人才更有理由享受。由此,高温津贴政策制定应更为科学公正:一线工人,露天工人的高温津贴要大幅提高。坐办公室的人高温补贴要相应减少。有空调吹的人则应免去高温津贴。同时,在执行力度上,要重点放在企业上,用有效的监督监管和严厉惩罚,强制企业必须发放高温津贴。总之,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放高温津贴的额度;只有一线工人全部都能拿到洽当的高温津贴,才能避免高温津贴只沦为权力的福利,才能让高温津贴更有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