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唤得燕归巢——鹰潭眼镜人才回流现象解析
江西日报记者 祝学庆 钟海华
5万人的眼镜销售队伍,在全国各地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眼镜经销店2万多家,年销售额近百亿元……这组数据,反映了鹰潭眼镜产业资本的兴盛和人才资源的富足。
眼镜产业是鹰潭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产业,清嘉庆年间便有眼镜帮会。长期以来,“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的销售模式,让鹰潭的眼镜人才遍布海内外。这尽管提升了鹰潭眼镜产业的知名度,但同时也造成了眼镜人才的严重外流。
近年来,这些从鹰潭走出去的眼镜人才纷纷返乡创业,“反哺”家乡,为鹰潭眼镜产业加油助力,带动了鹰潭眼镜产业的迅速发展。
什么样的春风唤回了这群离巢的燕?燕子归巢后又为当地眼镜产业的发展添了怎样的撩人春色?应该说,鹰潭眼镜人才回流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度解读的命题。
鹰潭是全国闻名的“眼镜之乡”。一直以来,鹰潭的眼镜销售优势明显,身处异乡的鹰潭眼镜人经过多年的奋斗,不少人已成长为当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但同时,鹰潭市也清醒地认识到,鹰潭仍只是眼镜销售之乡,鹰潭的眼镜生产制造业是一块短板。要让“眼镜之乡”更加名副其实,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眼镜制造业。为此,鹰潭市在积极引进沿海及境外眼镜客商的同时,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外流的本土眼镜人才资源,来推动鹰潭眼镜产业发展?
乡情最能打动人。鹰潭眼镜人当年走出去的时候,多是邻带邻、亲带亲。这些对乡情极为看重的眼镜人尽管身处异乡,但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当地政府也积极打好人才回流的“乡情牌”。清明前后是眼镜人集中回乡的时间。近年来,鹰潭每年清明前后会举办一次眼镜产业发展论坛,让回乡眼镜人齐聚一堂,叙乡情、献良策、谋商机。
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八九月份,鹰潭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分别在丹阳、鹰潭、北京连续三次召开眼镜产业招商大会,动员异乡眼镜人回乡创业。“说实话,家乡领导的这种热情和工作精神让我们很感动。”不少身在异乡的鹰潭眼镜人这样对记者说。
江西省赣商联合总会副会长、山东省江西商会会长范友金,是一名从鹰潭走出去的眼镜人。今年鹰潭眼镜文化节期间,他特意改签了机票留下来参加文化节开幕式,他动情地表示:“要富而思源,情系家乡,为家乡眼镜产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其他身处异乡的鹰潭眼镜人一样,上海卡宴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军勇,始终念念不忘如何做大做强鹰潭眼镜产业,近年来,他积极动员家乡眼镜人回乡创业,尽快做旺鹰潭眼镜产业。
环境最能吸引人。“从一个游子的角度来讲,我离开余江近20年,是很希望回到家乡来发展的。”一直从事眼镜产业的上海鹰潭商会执行会长童书林告诉记者,“同时,从理性上来说,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余江眼镜产业的发展环境确实很好,前景广阔。”
的确,从2002年开始,作为鹰潭眼镜产业主阵地的余江县,从战略高度将眼镜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眼镜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广大企业及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和金融支持。
回流为鹰潭眼镜产业加油助力
对身在异乡的鹰潭眼镜人而言,回流是心的归宿,更是事业的又一次起航。对于鹰潭眼镜产业,人才的回流又意味着什么呢?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简华锋表示,这些回流的眼镜人通过资金、技术、理念、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了鹰潭眼镜产业发展的动力,为鹰潭眼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余江人汪君荣的眼镜事业正红火,仅对俄罗斯出口的眼镜每年就达3.5亿元,他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把在外20年打拼的事业重心,转移到自己的故乡鹰潭来。他联合几个股东,投资10亿元,建设鹰潭国际眼镜城。今年,这个占地面积400亩的眼镜产业发展平台建起来了,这为鹰潭眼镜产业发展添上了重重的一笔。为了促进眼镜产业发展,他还对入住商户在房租、装修等方面给予了各种优惠。
4月初,鹰潭国际眼镜城试营业。记者发现这里人气颇旺,随处可见选购眼镜的人群。一名销售光学检测设备的店主告诉记者,开张当天上午,就有20万元的营业额。据相关人员介绍,目前眼镜城推出的200多间店面已经全部签约,一半以上已经入驻。这其中80%以上是从异乡回到家乡投资的鹰潭人。不言而喻,回流者们在做旺眼镜销售人气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眼镜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已形成了集原材料、产品研发、制造加工、贸易流通为一体,由眼镜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的产业链。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在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上,几乎每一个环节上可以看到回流的鹰潭眼镜人的身影。中国隐形眼镜销售“巨头”周光美回来了,并在家乡办起了企业;江西省眼镜商会会长朱新财回来了,在家乡从事眼镜批发……目前,园区内已有10多家由回流人才创办的眼镜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