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免费医疗”论战有待回归理性
自从“俄罗斯实现免费医疗”的消息传到国内,关于免费医疗的论争可谓此起彼伏,成为近段时间以来持续的舆论热点,并形成鲜明的舆论分野。
围绕“免费医疗”,争论的焦点在于可能性和可行性。卫计委有官员说,真正的免费医疗制度根本不存在。纵观世界各国做法,无不由税收支持,即“羊毛出在羊身上”。世卫组织驻华代表也对此表达附议,并且提到,政府有责任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个人也有责任,会造成巨大浪费。
这些观点被吐槽良多,不过耐心地去理解卫计委官员和世卫官员的观念,并不是没有道理,也符合行政文明的逻辑,并没有为当下的医疗困境辩解什么,只是陈述客观事实而已。
但为什么这样的客观陈述和逻辑思辨,公众却并不买账呢?背后的原因也许是无法承受美丽幻想的破灭,但更多的,恐怕是借此对当前的医疗环境表达不满。某种意义上,这场舆论论争,并不是围绕“免费医疗制度”的科学和理性分析,而是发酵出来的一种情绪,以及这种情绪引导下的话语碰撞。
同样的局面,出现在养老问题的讨论上。最近,“以房养老”将在明年推出的消息,也在舆论间引发激烈争论。在中国最早提倡“以房养老”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孟晓苏的“国情论”,也引发一片吐槽。但耐心理性地去分析,不难发现,孟晓苏所说的即将推出的“以房养老”,不过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一个保险产品,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是可以自我选择的方向,并非社会养老的模式。可是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之大的舆论反应呢?甚至令人误解为养老改革的方向呢?归根到底,还是民众对养老难题的忧虑,以及在这种情绪下做出的误判。
当公共话题被情绪左右,那么理性对话注定困难。甚至,舆论还很容易在对题外话的纠缠中深陷论辩泥潭。无论是“免费医疗”之争,还是“以房养老”之争,其背后寄寓的公共梦想和渴望是可以理解的。在看病难和养老难的困局之下,民众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但很显然,这种局面的破解,必然是要按照基于国情民意以及资源配置等综合因素所设计的改革路线行进的,改革没有“拿来主义”,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符合制度逻辑和社会现状的改革来完成。
无论是“免费医疗”也好,“以房养老”也罢,作为围绕医疗和养老这两个社会主要问题也是主要矛盾的论争,也许是“跑题”了。但透过这“跑题”的论辩,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的民意。它不仅仅提醒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更是对改革推进的督促。推进改革,顺应民意期待,释解捆绑在这些社会问题上的焦虑,是避免类似对话僵局的关键所在。(重庆 时言平)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