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扶贫效果好评5A可加分,业界怎么看?
近日,国家旅游局修订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旅游扶贫效果好的景区在申报5A级时可优先考虑、适当加分。消息刚刚发布,便引起业内人士纷纷点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甚至对记者强调了好几遍:“国家旅游局此举可谓是‘顶天立地’。”他说,5A是国家评定A级景区的最高标准,可谓是“顶天”;和扶贫攻坚工作联系在一起,可谓是“立地”。“不难预见,此举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开发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5A级景区在带动旅游扶贫方面效果显著,“开发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一人参与景区服务,一户实现根本脱贫”的例子不胜枚举。
旅游资源大省四川,目前有10个5A级景区,其中多个地处秦巴山区、高原藏区等重点扶贫区域和民族地区。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郑学炳说,富民增收是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A级景区尤其是5A级景区更应该在扶贫攻坚、富民增收方面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四川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5000个,带动800余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通过景区带动周边贫困村脱贫已成为四川旅游扶贫的重要模式,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汶川特别旅游区和绵阳市的北川羌城旅游区已成为5A景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的典范。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景区门前,有一条向山里延伸的铺着红色砖块的道路,沿着这条路前行,会见到一座巨大而崭新的客家围屋。围屋旁边是一栋栋别墅,这是长教村的农民新村和新学校。据介绍,依托茶田建设起来的“雁南飞茶田景区”,把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006年和2012年,景区两次共计投入1亿元建设长教客家文化新村,建成农民公寓、长教小学、医疗站、村办公场所等项目,引导群众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并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茶叶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底,景区调查摸底后得知,8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或在大角湾景区上班,或开海产商店、酒店、海鲜美食店等,人均月收入过万元,有的甚至在3万元以上。“在海陵岛开海鲜美食店,一年收入没有100万元以上,都会被同行笑话。”大角湾景区董事长苏耀荣说,大角湾景区员工570多人,其中75%以上是当地居民。
作为5A级景区沂蒙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山旅游区在折股量化与旅游扶贫贷款等方面的探索是一大亮点。景区管委会主任解东介绍,目前,辖区内有10个省级贫困村、贫困户1777户、贫困人口4523人。为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管委会成立了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在贫困村张里庄和富泉村分别筛选56户和53户,实行折股量化入股。旅游区还与信用社合作,探索旅游扶贫贷款。“扶贫不是单纯修路、修水库或发放物资,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在旅游发展中获得长期收益。”解东说,蒙山旅游区的思路就是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集约经营,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又稳步推进旅游扶贫。
“加分”新政让景区扶贫更有动力
“还是搞旅游好啊!现在蒋家滩全村的留守劳力都成了上班族,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拿到稳定收入。”7月5日中午,刚刚从“崀山花海农庄”下班的村民陈贻灿笑得很开心。
湖南邵阳市崀山镇蒋家滩距崀山景区不到1公里。该村500多亩滩涂农田由于紧靠夫夷江,沙层厚,土层薄,被当地村民形象的称为“漏水滩”。崀山申遗成功特别是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崀山管理局联合当地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村民“围绕旅游办农业”,通过精准扶贫带动村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旅游+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战略投资商,建设“崀山花海农庄”,使当地村民既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实惠,也能在农庄干农活拿工资。如今,昔日的“漏水滩”已经变成了村民的“金银滩”。
这仅仅是崀山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崀山管理局局长黄锡表示,崀山正在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景区扶贫加分的政策,无疑为景区加大扶贫力度增加了强大动力。
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任务相当艰巨。朱德故里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高度重视对当地扶贫工作的贡献,景区覆盖区域的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500元以上。目前,朱德故里景区创建5A景区已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景观资源评审,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获悉景区扶贫效果好可以加分的消息后,朱德故里景区管理局局长龙腾飞激动地说:“加分新政无疑是我们创建5A的重大利好。”
据介绍,四川省正在创建中的5A级景区涉及甘孜州稻城县、巴中市南江县、南充市仪陇县、雅安市雨城区等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和芦山地震震区。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旅游景区在扶贫方面的相关标准,力争让旅游产业为扶贫攻坚做出更大贡献。
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始终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位于该景区内的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克村是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贫困村。近年来,为摘掉巴西里克村的贫困村帽子,景区紧紧围绕旅游扶贫工作,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40个工作岗位,现已有37名村民在景区上班,月收入达3500元以上。巴音布鲁克景区管委会主任张银河说:“我们2013年提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分对我们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有利的。今年景区将从旅游收入中拿出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开办旅游小商品、纪念品商店等,进一步推动旅游保景富民工作。”
让农民分享旅游发展成果
“前些年,我一直在外面跑运输,离家远,还挣不到啥钱。后来,村里开了一家景区。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种树卖桃,年收入达十多万元。我也跟着回来了,并到景区上班,学习桃树嫁接培育技术,家庭收入翻了好几倍。”正在桃园里忙碌的浙江长兴县城山沟村村民方恩生笑容满面地说。
景区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共识。位于浙江长兴县最南部的城山沟,三面环山,山地广阔。多年前,村里的桃子卖不出去,村民收入甚微,是一个典型的山沟穷村。2005年,村民陈小究率先办起了桃源山庄,通过努力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招牌,城山沟渐渐被城里人知晓。城山村支书尚忆民介绍,桃源山庄的兴旺带动了一方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从700元飞跃至2万元。“村民腰包鼓了,家家生活小康水平,这都是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对于“景区扶贫效果好,评5A可加分”的政策,刚参加了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班(第二期)的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温水镇团结村主任冯文军、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八松乡烈洼村支书瓦海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永庆乡东清村村长褚家财等也都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他们普遍认为此举可以激励景区加大对周边村子的扶贫带动作用。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则认为,从物权法来讲,很多景区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者农村耕地,农民本身具有获得参与和分享收益的权利,因此国家旅游局的这项激励措施,可以鼓励景区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分享旅游开发的成果。
“根据景区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效果,评定5A时优先考虑纳入工作程序并给予适当加分奖励,此举将产生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魏小安说,一方面可以引导5A级景区更加关注旅游扶贫、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可以发挥5A级景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景区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加快跟进。
“很多处在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的高A级景区,天然具有扶贫攻坚的重要功能。”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说,很多地处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的5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周边地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A级景区反哺周边区域合情合理。建议将促进旅游扶贫与推动景区发展有机结合,从加大公众宣传教育、细化5A级景区评定要求、明确旅游规划评审内容等方面“多管齐下”,鼓励景区投入到扶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尽快把A级景区的扶贫功能纳入扶贫攻坚国家战略中,使景区成为带动周边农民精准扶贫、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冬梅博士也认为,此举对促进旅游扶贫与推动景区发展意义重大。她希望,景区在扶贫实践中,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之路,不可一哄而上。景区扶贫需要有长远眼光,通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不可靠圈山圈水卖门票,走“门票经济”的老路。要在政府合理引导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发展旅游关联产业。(采访组成员:邓敏敏 左登基 李志刚 郭探微 白骅 郭旗 徐宏 陈熠瑶 郭光明 高慧 王思超 执笔: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