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机竟有71个预装软件 "智能"没用对地方

16.06.2015  11:45

  (上海)市消保委昨天曝光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未经消费者确认和同意的前提下,19款被抽检的全新手机每台至少预装了27个软件,最多的一台预装了71个软件。不仅如此,还有3款手机预装的软件根本无法卸载。

  七成消费者碰上“流氓”软件

  3款不能卸载预装软件的手机分别为:金立(Gionee)GN9000L(标称总容量:16G)、三星(SAMSUNG)SM-N9008S(16G)和苹果iPhone6Plus(16G),它们分别预装了31个、44个和29个软件。其余16款手机,按可卸载比例分,最多的占预装软件总数的57%,最少的占比仅26%。

  预装软件数量多又难卸载,侵蚀了手机实际可用容量。比较试验显示,有10款手机的实际可用容量低于标称总容量的70%。其中,HTC D820u(16G)的实际可用容量还不到标称总容量的47%,海信HS—I630T(4G)、索尼XM50t(8G)、酷派8670(4G)三款手机也不到60%。有12款手机卸载预装软件后,可使用容量增加了10MB至676MB不等,5款手机实际可用容量的增幅超过了5%。

  预装软件还给消费者带来“偷跑”流量的困扰。市消保委随机选取了10款手机进行模拟测试,将它们统一恢复为出厂设置,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置于同一环境条件下,每隔24小时记录流量使用情况,共持续120小时(5天)。结果,有9款手机存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消耗流量的现象。其中一款某世界知名品牌手机在开机、注册入网时消耗的流量约为68MB,而在整个试验期内,每天的10时41分和23时11分左右都会消耗约1MB左右的流量,120小时内总共消耗了12MB左右。其余8款手机试验期间消耗的流量在80KB至4281KB不等。

  市消保委公布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有72%的消费者表示智能手机中预装了不需要但无法卸载的软件,81%的消费者遇到过智能手机上网流量异常的情况,还有57%的消费者认为智能手机软件会“偷跑”流量。

  法律标准空白有待完善

  手机预装软件泛滥却难禁止,背后原因是利益驱动。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指出,即使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预装APP到手机终端上,也需要向手机厂商支付费用。尤其在商家争相抢夺移动用户的趋势下,手机厂商在预装软件项目上收获颇丰,要斩断这条利益链,难度不小。

  一些手机厂商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刘春泉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也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然而事实是,许多手机厂商并没有在产品外包装上提醒消费者手机已经预装了哪些软件,还有些厂商虽然没有预装软件,但设置了特定的程序,让事先“埋伏”好的软件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自动安装,剥夺了消费者选择是否要安装软件的权利。“遗憾的是,目前我仍未曾听说国内有手机厂商因类似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或被提起相关诉讼。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或完善智能手机的相关产品标准,在容量、软件安装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厂商的行为进行规范。另据透露,正在立法的《电子商务法》 或将考虑强化经营者的相关义务,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已提出有关的立法建议。参考《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网络销售的商品,除了消费者定作的等4类商品以及消费者和经营者事先约定不可退货的商品,其他不宜退货的商品,经营者应当通过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并设置提示程序,采取措施或者技术手段,供消费者进行确认。如果手机预装软件前,可以告知消费者并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安装,将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记者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