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绿省份”更绿更美 聚焦江西生态建设与保护

13.03.2015  10:48

 江西日报记者 张志勇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江西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被誉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驻足现在,审视过去,“最绿省份”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交出了怎样亮丽的成绩单?面对新常态,面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新任务,如何让“最绿省份”更绿更美?

  蓝天常在,奏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奋进之曲

  青山如黛,碧空如洗。进入江西,蓝天、碧水、青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近年来,我省也出现了因PM2.5造成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甚至出现过重度污染。

  面对雾霾天气,面对人们对PM2.5的高度关注,我省如何实现蓝天常在?

  打“组合拳”,唱“综治曲”,我省节能减排工作步履铿锵,奏出了一首雄浑激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奋进之曲——

  减排,毫不手软。去年,全省共投入20.3亿元,全面完成49个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建设;投入81.5亿元,全面完成385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对99家单位发出减排预警。

  治污,行动果敢。我省通过重点整治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工业企业等污染,全力控制PM2.5雾霾污染,去年全省火电机组脱硫脱硝责任书项目全部建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共15.8万辆,淘汰燃煤锅炉835台。

  监管,严字当头。我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管,从严审批乐安河流域沿线、“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内的建设项目,从严把好铅蓄电池等项目环评审批关。

  …………

  坚持必有收获,付出定有回报。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城市“绿色肺活量排行榜”50强榜单中,江西独占9个。去年,南昌市有294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今年1月份,南昌市空气质量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龙虎山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米达1.4万个以上,居全国各著名旅游景区前列,可谓“天然氧吧”。一个个景色迷人、空气清新的“绿色肺城”呼之欲出,如今,越来越多来江西的游客不仅为了一睹美丽的风景,更是到江西来呼吸清新的空气。

  为让空气持续优良,2015年,我省将对照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查漏补缺,将尚未完成的任务分解落实到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全力推进17个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于今年底前建成投运,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并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燃煤锅炉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绿水长流,书写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崭新篇章

  林业是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根基和主体,是实现绿水长流的前提和保障。

  我省林业发展高歌猛进,书写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崭新篇章——

  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去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210.2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0万亩造林任务。

  森林城市创建卓有成效。继新余市之后,抚州市和吉安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余8个设区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均获得国家批复。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5%,绿地率达42.74%,居全国前列。

  森林资源培育全面加强。全省共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76万亩,为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100%;浮梁、井冈山等8个县(市)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县,完成了崇义、黎川等38个首批国家储备林划定试点县共140万亩划定任务。

  资源保护管理持续给力。开展了鄱阳湖区域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鄱阳湖区连续4年基本实现“三无一杜绝”总体目标;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13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生态文明制度,实施好退耕还林、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