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旧居参观有感

11.03.2016  22:23

  □杨先涛

  我在北京儿子家居多年,有幸三次到香山脚下黄叶村曹雪芹旧居展览馆参观。曹雪芹纪念馆建于1984年,馆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平式平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有关的文物以及名著《红楼梦》所描写的实物仿制品等。馆内分为五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所给予文学家的灵感,二百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旧居有关资料,还有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他一生嗜酒,每天著书吟诗作对总是离不开酒,因家贫所以常付不起酒钱,只好赊账,有用卖画钱还酒钱之说。那时的曹雪芹生活困顿,用友人在诗中的表述是:“日望西山餐暮霞,举家食粥酒常赊。”尽管如此,曹雪芹依然穷且益坚而笔耕不辍,他躲在简陋的宅第内,在风雪夜、在酷暑日,一遍又一遍地在故纸堆中反复涂抹,不求闻达、一心著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创作了流芳千古的《红楼梦》。这样的精神感动了他的诗友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中激励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曹雪芹的一生十分悲惨,身受封建社会黑暗之苦,世代炎凉,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传世著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仅在中国,在国外,《红楼梦》全译本也有20多种。英国著名的东方文化研究者阿瑟·韦利曾评价:“《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财富,它的出现给世界文学增加了荣誉,它使世界文学创作者受益匪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写作。但遗憾的是,我们对曹雪芹的研究,对曹雪芹这一文化符号的推广,依然有些乏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曹雪芹纪念馆或博物馆,这与曹雪芹的崇高地位和他对中华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我三次参观曹雪芹旧居,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大文学家,更因他的祖籍在我家乡南昌县武阳镇曹家。那是1994年,我在武阳镇挂点,正碰上中央电视台摄影组到曹村拍曹雪芹祖居纪录片。我一同前往,查了曹氏家谱才得知曹雪芹是这里的后代。谱上记载:南昌县武阳曹氏始祖曹孝庆曾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任豫章(南昌)知府,其子曹善翁中进士后,因对朝政腐败极为反感,弃官归隐于豫章东40华里,津东辟邪里,后迁3华里曹村居住。曹鼎望是第十八世七兄弟老大,官至翰林苑编修广信知府(即现在上饶知府)生有文钊、文分、文含三兄弟;文含生思渚、思洲、思渊、思澳、思沾(曹雪芹)为二十世,后迁至河北丰润,他们都在河北丰润县出生。

  清康熙年间曹鼎望先后两次从河北丰润县来到祖籍武阳曹村寻根,一次为亲自主修家谱;一次为村上修庙,并题了词,写下了《武阳曹村敲本堂题壁》:

  三百年来初拜祖,四千里外幸登堂。

  紫髯耆老胥忠厚,黄发儿童有义方。

  草树菁葱汝水岸,桂兰芬馥白沙罔。

  棱分南北原日气,聚众传杯夜话长。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