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进攻是防守” 固收“爆款”大盘点

21.09.2015  12:43

  波动剧烈的汇市、持续深调的股市以及价格迭创新低的大宗商品……8月以来的全球市场,不断起伏并挑战着投资者脆弱的神经,也让避险情绪持续发酵,令市场风向开始转变。

  “最好的进攻是防守”,当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一度颇受冷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这个初秋似乎重新迎来了春天,不仅发行量开始回暖,更是因其稳定可靠的投资属性,成为众多资金的临时“避风港”。

   货币基金:低风险产品“王者归来

  从籍籍无名的小兵到人人皆知的理财神器,货币基金获得长足发展的经历还是在2013年。彼时,伴随着余额宝的诞生,理财“小白”们将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视同为可以躺着赚钱的“金蛋”,也让货币基金一度“逆袭”成为市场上的王者。

  然而,受到股市火爆的影响,货币基金从2014年12月起就开始经历着规模缩水的痛苦时刻。统计显示,彼时市场上最受人关注的宝宝类产品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时,尽管总体规模仍为15081.47亿元,却较2014年第三季度减少了557.46亿。而这也是自2013年6月份余额宝诞生以来,宝宝类产品首次出现整体规模的负增长。

  不过,权益类基金亦好景不长,随着今年6月份A股市场开始其深度调整的模式,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逃离股市寻求“避险”。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股票型基金规模减少了2273亿份;混合型基金规模减少了4715亿份,如果扣除当月证金公司申购的2000亿基金,意味着7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实际降低了约9000亿份。值得注意的是,当月货币基金规模增加了8000亿份以上,资金避险情绪明显。

  8月末,股票基金份额为6688.85亿份,较7月份减少3763亿份,不仅跌破万亿大关,同时也远远低于去年6月本轮牛市开始时1.12万亿份的规模。

  与之相对应,8月份以后,货币基金以3.47万亿元的规模占据了基金总规模的半壁江山,显示了其“王者归来”的风范,更是凸显了市场上投资者谨慎情绪的浓厚。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货币基金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因为国内市场流动性的宽裕,资金利率一直呈现出下行趋势,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也因此在不断走低。截至9月19日,颇具代表性的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1860%。事实上,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大约都在3%左右。但即便是如此之低的收益水平,依然吸引了大量资金追捧,足见市场避险情绪的力量之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当前货币基金中,各类场内基金的申购比较火爆。有分析人士认为,A股的持续震荡,让不少场外资金不敢贸然入场,但是这类资金又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或者说这类资金依然对资本市场抱以期望;因此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基金,必然成为其偏爱的对象。

  南方基金表示,货币基金投资成本低、资金流动性强、安全系数较高,在震荡市中,成为投资者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良好现金管理工具。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货币基金可以享受低风险收益;一旦股市好转,投资者也可适时将之转换成其他产品。

   债券基金:场外资金青睐的“香饽饽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债券基金可能是当下最该抓住的行业机会之一。相较于权益类基金不断下跌的净值,分级基金不停触及拆分下限导致投资者巨亏,以及货币基金相对较低的收益率水平,颇为“中庸”的债券基金无疑更易成为部分场外资金青睐的“香饽饽”。

  当前,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债券基金日益成为发行市场的主角。WIND数据显示,8月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达18.31亿份,占比从7月份的0.32%跃升至18.10%,平均发行4.58亿份。日前刚完成开放申赎的国投瑞银岁添利一年期定期债基销售良好,仅仅5个交易日,净申购规模超两倍。

  私募基金也面临同样状况,近期由于期货市场成交量大幅缩水,不少原先主打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量化对冲类产品也开始被迫转向债券市场寻求确定性更高的收益。

  对此,有侧重债券类投资的私募公司投资总监指出,股市深度调整,导致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投资机会正在显现的债市因此受到了资金的关注与青睐。

  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一直以稳健节奏迈着牛市步伐。截至8月31日,中债总指数上涨4.35%,中债综合指数上涨4.78%,中债企业债券总指数上涨6.89%。针对年内后期债市走势,大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一方面,我们觉得大环境还是没有改变,未来债券收益率是平稳的,看不到非常明显往上走的趋势,或者是明显回调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更看重债券的长远投资,在相对长远的投资时间框架之内,债券可以稳定的票息收入加上一部分波段主动操作,带来资本利得的空间。”华润元大基金经理杨荣哲表示。

  另一方面,自从8月中旬人民币突然贬值,贬值后的货币市场流动性虽有所收紧,但债券市场尤其是利率债市场反而加快了上涨的步伐。有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称,人民币贬值对于债市的影响相对有限,本币贬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债市投资仍需关注人民币汇率。当前人民币依然面临贬值压力,若货币政策放松滞后,流动性将面临阶段性冲击,未来的债市投资也因此而蕴藏了一定的风险。

   类固收信托:复苏成“爆款

  在股市调整、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具有稳定预期收益的固收类投资产品显然更受避险资金追捧。作为这一类产品中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类固收信托产品,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再度受到高净值客户的追捧,迎来久违的火爆。

  记者采访的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均反映,近期由于A股市场持续调整,正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投信托的“怀抱”,类固收集合类信托产品正重新获得投资者追捧。

  对此,有信托业内人士解释称,当前股市赚钱效应不再,且波动剧烈,导致了此前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不断离场观望;相对收益固定在8%—9%、且仍保持刚兑的类固收信托产品自然成为部分投资者追逐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类固收信托产品再度走红之际,此前一度火爆异常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却开始走下坡路。民生证券发布的研报统计显示,今年6、7 月份A股大跌之后,证券类信托业务受到明显冲击。

  事实上,统计显示今年7 月新设立信托产品的资金运用去向变化较大,新特征是资金回笼传统业务类型,证券类规模快速收缩。其中,证券投资信托的新募集随市急剧下滑,月内份额占比降至10%,环比下降20%;而贷款类和权益投资类市场份额则快速提升,占比均升至21%。从绝对规模变化来看,7月证券投资类产品缩减近240 亿元,同时贷款类、权益投资类和股权投资类则都出现一定增量。

  而记者根据用益信托在线统计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信托公司共计发行339只集合信托计划,发行产品的资金规模达628.8亿元;其中,证券类信托成立仅31只,募集资金规模为13.4亿元。

  对此,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及市场分析人士均指出,股市震荡、打新暂停,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加之当前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趋严,伞形信托甚至部分单一的结构化证券类信托产品也面临被清理的风险;使得证券类信托的受欢迎程度不再似同从前。

  同时,当前决策层的思路有所变化,通过加大财政政策的宽松程度,基建项目的批复速度加快。在此市场背景下,投向金融领域的新发信托产品数量大幅下降,而新发行的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产品相对大幅增加。因此,当前市场上,信托公司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基础资产的选择也发生了转向,传统的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以及工商企业类信托等产品均开始再度成为其较为青睐的目标。

  当然,也有信托业内人士指出,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使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有望保持一贯性,宽松的流动性趋势不会改变。也因此,未来类固收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平整体上将呈现下行趋势。

   银行理财:赚取稳稳的“幸福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直以来是投资理财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一个其他投资领域相对波动,市场谨慎气氛占据上风的环境下,防御策略更是投资者们一致的选择。

  于是,一直未曾“离开”全行业资产规模头把交椅位置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当前的行情中,更显得安全可靠。这类可以帮助投资者赚取稳健收益的投资产品,在普罗大众的资产配置占比中更是迎来一波凌厉的反弹。

  相比较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是所有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最适合广大投资者投资的理财品种。从大众最为关注的预期收益率来看,尽管有所下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依然保持在4.5%—5%之间,市场上也偶见有6%以上的高收益产品出现。相比信托产品的收益虽然较低,但与货币基金当前3%的收益来比较,银行理财产品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灵活多样,从随时可以申购赎回的超短期产品到期限长达1年以上的产品,各个投资期限均有相对应的品种发行,期限覆盖可谓非常全面。投资者也可以因此根据自身对于资金的流动性安排而选择适合自身的品种。

  而从投资门槛来看,银行理财5万元起步的要求,相比私募和信托等针对高端客户的100万门槛,更是显得“亲民”。因此,其适用的人群范围也相对较广,加之发行量巨大,市场供应充足,投资者几乎随时都可以买到。这也就造成了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资管规模接近33万亿元,其中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18.4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收益类型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直呈现出普跌的局面。据银率网统计,上周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自前一周跌破5%后,上周继续下跌。

  而预期收益在4%到5%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比例超过一半,占比54.2%。

  对此,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认为,从短期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小幅反弹,一方面因为美联储推迟加息,一定程度上会稳定国内的市场情绪和资产价格,另一方面马上到来的“双节”可能使持续低迷的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一波小反弹。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宽松的基本面会持续下去,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继续下行,收益的持续反弹需要这两个因素发生根本性改变。结合当前的资本市场行情,建议投资者可加强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虽然收益持续下跌,但收益在4.5%—5.5%之间的中长期产品发行量依然较大,作为防御策略来进行配置,是非常好的选择。记者 金苹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