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多媒体,教学能力会不会下降
公园里,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追问爸妈:“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很多特殊品种爸妈们也答不上来。杭州旅游职业学校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只要拿出手机对着花花草草“扫一扫”,图片就自动上传到APP平台上,马上可以得到答案。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就是那么有趣、便捷。
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等主办,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协办的“2013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在杭州举行。
本次大会就是以“国际视野智慧课堂”为主题,聚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这一命题,为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进程献计献策。
信息技术
让课堂变得有趣好玩
其实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次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就在杭州市下城区召开,之后下城区就开始承办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也有了更多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上的生动实践。
安吉路学校在2003年开始做网站,引进网络终端,实现了班班通网络。2012年下半年,学校又引进了交互式白板。
安吉路学校校长黄雄最得意的就是IRS的运用。简单来说,IRS是一种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电子白板在课堂中使用效率,学生的讯息可以即时反馈给老师,比如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于是,老师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变成了问答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调整课堂的交流方式和流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如此一来,课堂的主动权就到了学生手上,学生负责搜集、整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推理、提升。
胜蓝实验学校则启动了“1+X”教学模式。所谓1+X,“1”指的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而“X”指多个交流对象,包括学生、老师、计算机等,也就是说师生在人手一机的情况下,进行时时互动教学,包括人人互动和人机互动。
校长余江说,学校有专门一批搞信息技术的老师,为学科老师做课题提供技术支持。“比如科学课将养蚕结茧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展现。又比如英语学习,教师将教材配套的Flash课件、闯关游戏等下发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操作学习,不会读多听几遍,闯关不成重新来。
现在,学生们最兴奋的事儿就是跑去多媒体中心上课,而任何老师要启用“高大上”的信息化教学,还得靠抢。
还有杭州学军小学,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建设当中,学校开发了各种学习应用:如“天赋秀”模块,是同学们各种秀的平台;还有”英语点读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程度进行学习;就连体育运动都可数字化,体育老师不仅可以记载学生的运动项目, 还可以随时将学生的身体数据上传到健康档案。
课堂教学
避免信息技术“作秀”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教师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认为,未来的教育模式必定是互动性和灵活性的高度有机结合,未来五年影响教育的六大信息技术分别是平板电脑、3D打印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游戏及游戏化、可穿戴技术和大规模网络课程。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则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提倡信息教育理念以及集中。
但采访中,也有教育者担忧,信息技术提升了,不少教师的教学能力却下降了。“不少教师从网上找来课件,不加修改直接拿到课堂上来用,如果离开了多媒体,很多老师可能连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一位校长向记者感叹,“而现实是,老师们大多是在演示课、示范课上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却很少应用信息技术了。不少好设备、好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中国的教师教学更注重呈现,但实现学生人手一机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如何让硬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说,未来三年内,要在下城区形成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建成7~8所省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