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替课”不只是简单的学风问题

17.05.2017  09:22

    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有记者调查发现,在山东济南高校众多替课QQ群里,“有偿替课”俨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替课明码标价,有的“替课族”能月入千元。(5月15日大众网)

  不可否认,找人替课是违反纪律、不诚信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将责任全部推到学生身上。在笔者看来,“有偿替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教育自主权的渴望,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安排上的某些不合理。

  首先,找替课的“雇主”并不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坏学生”。据报道,学生找人替课的原因五花八门:实习与课程时间冲突、校内实践活动占据太多精力、认为该课程对自身没有帮助……由此可见,找人替课的部分“雇主”们,甚至可以被看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未来的规划明确清晰,对于时间的把控有着自己的标准,但由于个人理念与学校的教育安排有冲突,权衡之下,找人替课反而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曾表示,中国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包括课程设置自主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的课程不能学,不想学的课程却被逼着学,是他们找替课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报道显示,找替课频率最高的课程是以公开课为主的大课。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看似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但事实上,扣除学校规定的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之后,学生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的机会少之又少。

  此外,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课程设置,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在国内高校里,理论学习几乎占到80%,学生若想多一些实践经验,只能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或是抽走本该属于理论课的时间。若学校能给学生减轻理论课的比重,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向,他们自然也不会将反感的情绪带到理论课堂上。

  我们还需要拥有教育自主权的老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课程设置被教学计划规定得死死的,每日以一人之力面对几百名学生,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课程内容难免会枯燥无聊,课堂自然缺乏吸引力。若能让教师全权把控自己的课程设置,让其在课程规模、课程设置、评分形式上有充分的自由,教师上课的激情或许能更浓厚些。

  由此而言,“有偿替课”不单单只是简单的学风问题。

  罗屹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