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改造过后有成绩也有遗憾 农贸市场升级南昌再次出手
与红谷滩鳞次栉比的楼盘相比,农贸市场发展显得捉襟见肘。据了解,南昌城区有101家农贸市场,其中红谷滩新区4家。不过,开发建设10多年,红谷滩没有建设一家标准化的农贸市场。
“这给入住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7月9日,南昌市商贸委相关负责人称,主要是因为新建住宅小区,未严格按照商业网点规划要求配套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造成相关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缺乏,农贸市场经营无场所。第一轮升级改造后,对农贸市场无法覆盖地区,将推进连锁社区菜店建设。
分布“冷热”不均
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与辖区居民“菜篮子”息息相关。截至去年底,南昌市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改造农贸市场75家,改造面积达12万平方米。
6月25日,从北京回到南昌的赵香凤老人一进南苑农贸市场,便感慨:“走错了?”以前买个菜要跑几里路,而且菜市场脏、乱、差。离开南昌许久,头一回走进南苑农贸市场,她感觉眼前一亮:大厅宽敞明亮,瓜果蔬菜排列整齐,经营人员面带微笑……与想象中喧闹的菜市场截然不同。
南昌市商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昌市通过新建、改建以及扩建一批农贸市场,淘汰和关闭了一批落后的农贸市场,使南昌市城区农贸市场布局更趋合理。不过,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截至目前,南昌市城区、新区、开发区共有各类农贸市场101家,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承担起南昌市70%的城区农副产品的供应。不过,东湖、西湖、青山湖等老城区部分地段,市场设置过多,往往500米辐射半径内设置几家农贸市场,导致同行之间恶性竞争,生意清淡,经营难以维系。与此相反,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开发建设10多年,无一家标准化的农贸市场。
升级空间仍很大
此前,南昌市农贸市场“脏乱差”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去年8月,南昌市以自愿选择为前提,将其环境卫生保洁等管理服务工作实行委托服务外包,并按照市、区、业主3:3:4的比例共同分摊环境卫生管理费用,保洁公司按照集贸市场环境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服务管理。
“签订环境卫生委托协议的农贸市场已进驻342名保洁员、100名车辆管理员,市场整洁有序,管理规范了。”南昌市商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仍有一定数量的棚顶市场,属村集体和个人开办,建设手续不全,没有用地许可,多数为个体经营户短期租赁经营,属于临时建筑,随时面临拆迁。”然而,当前南昌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的整体需求。
据介绍,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资金投入总量偏少,致使部分农贸市场改造档次不高,改造效果不佳。6年来的升级改造使南昌市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多数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依然偏低,加剧了市场经营管理难度。
同时,南昌市目前国有产权性质的农贸市场仅占39.6%,大部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虽然以微利、薄利为主,但仍然偏重经济效益,全市集贸市场服务百姓的公益性质不明显不突出。业主出资改造积极性不高,停业改造难度较大。
第二轮改造启动
“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社区菜店建设是南昌市民生工程。”南昌市商贸委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将启动第二轮升级改造,同时,大力推进社区菜店建设,力争全市社区菜店突破100家,实现城区全覆盖。
据了解,从2014年起,南昌市将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对全市城区农贸市场启动第二轮标准化升级改造的两年强攻计划,拟投入1.5亿元资金对城区70家农贸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和软件管理提升“双管齐下”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南昌市把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总体规划,从今年开始,要求城市建设必须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农贸市场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标准,将农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对于农贸市场不能覆盖的区域,积极推进连锁社区菜店建设。
“如果说,从2008年开始,第一轮改造实现了农贸市场第一次改变,那么,通过第二轮改造,让南昌市农贸市场发生质的飞跃。”南昌市商贸委负责人说:这次将鼓励属地政府或国有资本收购建设管理农贸市场,积极破解当前经营管理难题的同时,填补部分无标准化市场的空白。